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概述 | 第13页 |
1.2 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2.1 公路路基压实质量评价方法 | 第13-15页 |
1.2.2 公路路基压实度及其检测方法 | 第15-21页 |
1.3 路基沉降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1.3.1 沉降计算方法综述 | 第21-22页 |
1.3.2 分层总和法 | 第22页 |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土的本构模型 | 第24-34页 |
2.1 土的本构模型研究内容及研究进程 | 第24-25页 |
2.1.1 土本构模型的研究内容 | 第24页 |
2.1.2 土本构模型的研究进程 | 第24-25页 |
2.2 土体本构模型的分类 | 第25-28页 |
2.2.1 土的弹性模型 | 第25-27页 |
2.2.2 土的弹塑性模型 | 第27页 |
2.2.3 土的粘弹塑性模型 | 第27-28页 |
2.2.4 土的其他模型 | 第28页 |
2.3 邓肯—张(Duncan-Chang)双曲线模型 | 第28-30页 |
2.4 几种本构模型的比较 | 第30-31页 |
2.5 土的本构模型研究趋势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土石混合料的工程性质 | 第34-44页 |
3.1 土石混合料的定义及综合分类 | 第34-36页 |
3.1.1 土石混合料的定义 | 第34页 |
3.1.2 土石混合料的综合分类 | 第34-36页 |
3.2 土石混合料的结构形式 | 第36-37页 |
3.3 土石混填路基的概念及特点 | 第37-38页 |
3.4 土石混合料的压实 | 第38-40页 |
3.4.1 土石混合料的压实机理 | 第38页 |
3.4.2 土石混合料的压实方法 | 第38-39页 |
3.4.3 土石混合料的压实质量控制指标 | 第39-40页 |
3.5 土石混合料的力学特性 | 第40-42页 |
3.5.1 土石混合料的结构性 | 第40页 |
3.5.2 土石混合料的结构强度 | 第40页 |
3.5.3 土石混合料的抗剪强度 | 第40-41页 |
3.5.4 土石混合料的刚度 | 第41-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路基压实度的确定方法 | 第44-62页 |
4.1 概述 | 第44页 |
4.2 室内静力贯入试验简介 | 第44-48页 |
4.2.1 试验原理 | 第44页 |
4.2.2 试验目的 | 第44页 |
4.2.3 试验装置介绍 | 第44页 |
4.2.4 主要试验设备 | 第44-46页 |
4.2.5 室内静力贯入试验过程 | 第46-47页 |
4.2.6 室内静力贯入试验结果整理 | 第47-48页 |
4.3 路基荷载位移关系解析模型的建立 | 第48-56页 |
4.3.1 路基静力贯入变形机理 | 第49-50页 |
4.3.2 静力贯入路基体应力分析 | 第50-51页 |
4.3.3 静力贯入路基荷载位移分析模型 | 第51-56页 |
4.4 基于静力贯入的路基压实度确定方法 | 第56-58页 |
4.4.1 土石混填路基物理力学参数的反演分析 | 第56-57页 |
4.4.2 自适应模拟遗传退火算法 | 第57-58页 |
4.4.3 路基初始变形模量的标定方法 | 第58页 |
4.4.4 路基压实度的确定 | 第58页 |
4.5 基于 Duncan-Chang 模型的路基压实度确定方法的实现 | 第58-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实例分析与验证 | 第62-71页 |
5.1 室内静力贯入试验的计算与验证 | 第62-64页 |
5.2 工程实例计算与验证 | 第64-69页 |
5.2.1 工程简介 | 第64-65页 |
5.2.2 现场静力贯入试验过程 | 第65-66页 |
5.2.3 基于静力贯入试验的路基压实度确定方法的验证 | 第66-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