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旧水泥路面加铺改造研究概况 | 第13-18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级配碎石缓解层防止反射裂缝机理 | 第20-27页 |
2.1 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形成原因 | 第20-22页 |
2.1.1 反射裂缝的产生 | 第20-21页 |
2.1.2 反射裂缝的扩展 | 第21-22页 |
2.2 级配碎石缓解层防止反射裂缝机理 | 第22-25页 |
2.2.1 级配碎石特性 | 第22页 |
2.2.2 级配碎石材料类型选取 | 第22-23页 |
2.2.3 级配碎石的级配选取 | 第23页 |
2.2.4 级配碎石缓解层防止反射裂缝原因 | 第23-25页 |
2.2.5 级配碎石缓解层在加铺改造中的优势 | 第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级配碎石回弹模量板式测定方法 | 第27-39页 |
3.1 级配碎石缓解层设计参数 | 第27-29页 |
3.1.1 加州承载比 | 第27-28页 |
3.1.2 回弹模量 | 第28页 |
3.1.3 加州承载比与回弹模量的关系 | 第28-29页 |
3.2 级配碎石板式试件回弹模量测定方法 | 第29-37页 |
3.2.1 现有级配碎石回弹模量测定方法 | 第29-31页 |
3.2.2 级配碎石板式试件回弹模量测定方法简介 | 第31-32页 |
3.2.3 级配碎石板式试件回弹模量计算公式推导 | 第32-36页 |
3.2.4 有限元数值解与理论解对比验证 | 第36-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设置级配碎石层的加铺层应力分析 | 第39-56页 |
4.1 材料的几种强度理论 | 第39-40页 |
4.1.1 最大拉应力理论 | 第39页 |
4.1.2 最大剪应力理论 | 第39-40页 |
4.1.3 畸变能理论 | 第40页 |
4.2 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荷载应力分析 | 第40-47页 |
4.2.1 有限元计算模型与参数 | 第41-42页 |
4.2.2 沥青加铺层荷载应力有限元分析 | 第42-47页 |
4.3 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分析 | 第47-54页 |
4.3.1 路面温度场计算基本理论 | 第47-49页 |
4.3.2 计算模型与材料参数 | 第49-50页 |
4.3.3 路面结构温度场计算 | 第50-51页 |
4.3.4 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有限元分析 | 第51-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设置级配碎石层的加铺层设计方法 | 第56-70页 |
5.1 国内外沥青加铺层设计方法 | 第56-58页 |
5.1.1 国外沥青加铺层设计方法 | 第56-57页 |
5.1.2 我国现行沥青加铺层设计方法 | 第57-58页 |
5.2 设置级配碎石缓解层的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方法 | 第58-65页 |
5.2.1 设计参数 | 第58页 |
5.2.2 设计标准 | 第58-64页 |
5.2.3 结构计算方法 | 第64-65页 |
5.3 设置级配碎石缓解层的沥青加铺层设计应用示例 | 第65-68页 |
5.3.1 旧水泥路面结构计算 | 第65-67页 |
5.3.2 沥青加铺层结构计算 | 第67-68页 |
5.4 设置级配碎石缓解层的结构型式及其适用条件 | 第68-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