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猪论文

杜洛克猪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mRNA表达谱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文缩略表第16-20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一章 引言第21-30页
    1.1 猪饲料利用效率性状的演进及生物影响因素第21-23页
        1.1.1 猪饲料利用效率性状的演进第21页
        1.1.2 影响饲料利用效率的生物因素第21-23页
    1.2 饲料利用效率性状与生长及肉质性状第23-24页
        1.2.1 饲料利用效率与猪的生长特性之间的关系第23-24页
        1.2.2 饲料利用效率与猪的胴体性状的遗传关系第24页
        1.2.3 饲料利用效率与猪的其他性状第24页
    1.3 饲料利用效率性状的基因功能研究进展第24-30页
        1.3.1 饲料利用效率及生长相关性状的基因功能研究第25页
        1.3.2 饲料利用效率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第25-27页
        1.3.3 饲料利用效率性状的mRNA表达谱研究第27-30页
第二章 RFI性状候选基因功能验证第30-56页
    2.1 MAP3K5基因的基因结构、SNP及DNA的拷贝数变异与RFI之间的关系第30-48页
        2.1.1 研究背景第30页
        2.1.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0-38页
        2.1.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8-45页
        2.1.4 讨论第45-48页
    2.2 GPX2基因与饲料利用效率及生长相关性状间的关系第48-56页
        2.2.1 研究背景第48页
        2.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2.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2.2.4 讨论第54-56页
第三章 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GWAS研究第56-84页
    3.1 实验材料第56页
        3.1.1 实验相关数据采集第56页
        3.1.2 SNP分型样品准备第56页
    3.2 遗传参数相关数据整理第56-58页
        3.2.1 数据整理第56-57页
        3.2.2 MTDFREML软件第57-58页
        3.2.3 遗传力的计算第58页
        3.2.4 表型相关第58页
    3.3 GWAS实验方法第58-62页
        3.3.1 SNP芯片分型第58页
        3.3.2 SNP芯片质量控制第58-59页
        3.3.3 表型数据的统计第59页
        3.3.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59-60页
        3.3.5 多重假设检验校正第60-61页
        3.3.6 群体分层检验第61页
        3.3.7 基因注释及候选基因数据挖掘第61-62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2-78页
        3.4.1 饲料利用性状的表型分析第62-63页
        3.4.2 SNP质控结果第63-65页
        3.4.3 6种RFI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65-70页
        3.4.4 FCR性状的GWAS分析结果第70-72页
        3.4.5 饲料利用效率其他相关性状的GWAS分析结果第72-76页
        3.4.6 饲料利用效率性状的群体分层分析结果第76-78页
    3.5 讨论第78-83页
        3.5.1 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表型值讨论第78-79页
        3.5.2 RFI性状6种算法的GWAS分析结果第79-81页
        3.5.3 饲料利用效率及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注释第81-83页
        3.5.4 群体分层讨论第83页
    3.6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四章 杜洛克猪RFI高低组垂体组织的差异基因表达第84-101页
    4.1 实验材料第84页
        4.1.1 实验数据收集第84页
        4.1.2 实验样品第84页
    4.2 实验方法第84-86页
        4.2.1 垂体mRNA的提取第84页
        4.2.2 cDNA文库的构建及测序第84-85页
        4.2.3 数据分析第85-86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6-95页
        4.3.1 饲料利用效率性状高低组统计第86-87页
        4.3.2 RNA质量检测第87页
        4.3.3 测序质量分析第87-89页
        4.3.4 剩余采食量高低组间差异基因表达第89-91页
        4.3.5 剩余采食量高低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第91-94页
        4.3.6 GWAS得到的候选基因在RFI高低组垂体中的表达第94-95页
    4.4 讨论第95-100页
        4.4.1 RFI高低组杜洛克猪垂体表达调控差异第95-99页
        4.4.2 GWAS得到的候选基因在RFI高低组垂体中的功能第99-100页
    4.5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101-102页
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25页
附录第125-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作者简历第129-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王雪峰教授提出的“脊背六法”应用于五迟五软五硬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控制桃节间长度Tssd基因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