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9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一)教科书 | 第10页 |
(二)父亲角色 | 第10-11页 |
(三)父亲在位 | 第11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父亲在位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语文教科书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成果的述评及课题研究展望 | 第13-14页 |
四、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父亲在位理论 | 第14-15页 |
(二)皮亚杰认知心理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五、研究设计及内容 | 第16-18页 |
(一)分析框架 | 第16-17页 |
(二)研究步骤 | 第17页 |
(三)研究范围 | 第17-18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统计法 | 第18页 |
(二)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三)比较法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科书父亲角色数量研究 | 第19-25页 |
一、父、母亲选文数比较分析 | 第19-20页 |
二、父母亲角色的频次统计分析 | 第20-22页 |
三、父亲主、配角统计分析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科书父亲角色外在形象研究 | 第25-29页 |
一、父亲角色的社会职业统计分析 | 第25-27页 |
二、父亲角色的国别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三、父亲角色的时代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科书父亲角色内在心理形象研究 | 第29-34页 |
一、父亲角色内在心理类型对比统计 | 第29-30页 |
二、父亲角色内在心理类型分布 | 第30-34页 |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科书父亲角色选文文体分布研究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6-40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36-38页 |
一、无益学生积累有关父亲角色的生活经验 | 第36页 |
二、无益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生活经验 | 第36-37页 |
三、无法激发学生对父亲角色生活经验积累的内在心理需求 | 第37页 |
四、无法激发学生对相关选文学习的兴趣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38-40页 |
一、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建议 | 第38页 |
二、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建议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附录一:人教社1993年版父亲角色统计数据 | 第41-45页 |
附录二:人教社2001年版父亲角色统计数据 | 第45-49页 |
附录三:沪教版父亲角色统计数据 | 第49-53页 |
附录四:苏教版父亲角色统计数据 | 第53-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