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8页 |
1.1.1 污泥性质及危害 | 第13-15页 |
1.1.2 国内外污泥处置方法 | 第15-17页 |
1.1.3 水泥窑污泥处理技术 | 第17-18页 |
1.1.4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1.2 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8-23页 |
1.2.1 污泥干化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2.2 利用水泥窑炉烟气干化污泥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2.2.1 污泥直接干化 | 第19-20页 |
1.2.2.2 污泥间接干化 | 第20-22页 |
1.2.3 污泥干化系统优化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3 已有研究不足 | 第2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污泥深度脱水运行成本及投资分析 | 第25-37页 |
2.1 污泥深度脱水药剂成本分析 | 第25-33页 |
2.1.1 实验室研究 | 第25-29页 |
2.1.2 工业实验研究 | 第29-33页 |
2.2 污泥深度脱水电耗成本分析 | 第33-34页 |
2.3 污泥深度脱水系统投资费 | 第34-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污泥间接干化特性、运行成本及投资分析 | 第37-47页 |
3.1 污泥间接干化特性实验研究 | 第37-44页 |
3.1.1 实验系统 | 第37-38页 |
3.1.2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3.1.3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3.1.4 实验结果 | 第41-44页 |
3.2 干化耗电量 | 第44-45页 |
3.3 干化机投资费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利用水泥窑炉烟气余热间接干化污泥系统优化模型 | 第47-60页 |
4.1 物理模型 | 第47页 |
4.2 数学模型 | 第47-48页 |
4.3 污泥处理量G | 第48-51页 |
4.4 处理单位污泥耗电费C_电 | 第51-55页 |
4.5 设备总投资费P | 第55-57页 |
4.5.1 干燥机投资费P_干 | 第55页 |
4.5.2 旋风分离器投资费P_旋 | 第55-56页 |
4.5.3 烟气换热器投资费P_换 | 第56页 |
4.5.4 冷却器投资费P_(冷却器) | 第56-57页 |
4.5.5 其他设备投资费 | 第57页 |
4.6 单位污泥其它处理成本 | 第57-58页 |
4.6.1 产生废水处理费用C_(污水) | 第57-58页 |
4.6.2 维护费C_(维护) | 第58页 |
4.6.3 人工费C_(人工) | 第58页 |
4.6.4 烟气余热取热费用H | 第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优化计算方法、验证与结果 | 第60-67页 |
5.1 MATLAB介绍 | 第60页 |
5.2 优化方法 | 第60-62页 |
5.3 优化结果验证 | 第62-64页 |
5.4 优化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影响优化结果因素分析 | 第67-81页 |
6.1 进口烟气温度的影响 | 第67-70页 |
6.2 不同蒸汽价格下的优化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6.3 污泥处理费的影响 | 第72-75页 |
6.4 折现率的影响 | 第75-77页 |
6.5 折旧年限的影响 | 第77-8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7.1 结论 | 第81-82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82页 |
7.3 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 | 第8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6-87页 |
附录1 辅助设备投资费 | 第87-92页 |
附录2 冷却塔小时耗电N_(冷塔)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