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融资融券引发的公共风险及监管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7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方法及研究内容第17-19页
        1.3.1 主要研究方法第17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第17-19页
第2章 融资融券引发的公共风险及成因分析第19-31页
    2.1 引发的公共风险类别第19-23页
        2.1.1 加剧证券市场动荡第19-21页
        2.1.2 加大投资者损失第21-22页
        2.1.3 产生外部效应第22-23页
    2.2 风险成因分析第23-30页
        2.2.1 券商适当性管理不重视第24-25页
        2.2.2 券商不合规经营第25-26页
        2.2.3 投资者持股集中度过高第26-27页
        2.2.4 投资者业务知识匮乏第27-28页
        2.2.5 监管主体定位不明确第28-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融资融券公共风险监管体系分析第31-45页
    3.1 融资融券监管制度现状第31-34页
    3.2 券商层面的风险监管第34-39页
        3.2.1 对客户信用级别进行动态管理第34-35页
        3.2.2 对高风险股票进行筛选及动态调整第35-36页
        3.2.3 对集中持股及长期停牌证券进行设置第36-38页
        3.2.4 加强盘中盯市和风险警示第38-39页
        3.2.5 进行持续性的投资者教育第39页
    3.3 政府层面的风险监管第39-43页
        3.3.1 严格审核市场参与者资格第40-41页
        3.3.2 动态调整风险指标及业务制度第41-42页
        3.3.3 监控市场交易数据及异常行为第42-43页
        3.3.4 监管会员日常业务行为第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融资融券公共风险监管改善建议第45-51页
    4.1 自律组织应充分发挥自律监管作用第45-46页
    4.2 监管主体应该职能归位第46-47页
    4.3 政府部门应加大制度供给力度第47-48页
    4.4 监管机构应加强标的证券管理第48-49页
    4.5 券商应合法合规经营第49页
    4.6 国家应重视人才培养及储备第49-50页
    4.7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后记第58-59页
个人简历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沪、深、港股市波动机制特征及其溢出效应研究--基于MRS-GARCH模型
下一篇:安信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