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5页 |
1.2.1 可靠性试验的发展和现状 | 第9-12页 |
1.2.2 轮毂力信号的测量及其应用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1.2.3 疲劳分析的发展和现状 | 第15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汽车试验场道路载荷信号测量 | 第17-29页 |
2.1 道路载荷信号测量意义 | 第17页 |
2.2 道路载荷信号测量方法 | 第17-19页 |
2.3 测量内容及步骤 | 第19-28页 |
2.3.1 车辆参数和测试设备 | 第19-20页 |
2.3.2 应变片贴片位置与步骤 | 第20-23页 |
2.3.3 六分力传感器安装 | 第23-26页 |
2.3.4 海南试验场测试 | 第26-27页 |
2.3.5 试验结果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后桥有限元建模及其静态标定 | 第29-46页 |
3.1 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29-30页 |
3.2 几何模型简化与有限元建模 | 第30-37页 |
3.2.1 几何模型简化与几何清理 | 第30-31页 |
3.2.2 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31-35页 |
3.2.3 约束条件 | 第35-37页 |
3.2.4 属性设置 | 第37页 |
3.3 静态标定试验 | 第37-40页 |
3.4 后桥有限元模型的检验 | 第40-45页 |
3.4.1 垂向力工况 | 第40-41页 |
3.4.2 侧向力工况 | 第41-42页 |
3.4.3 纵向力工况 | 第42-43页 |
3.4.4 制动力工况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后桥动态有限元分析与试验场实测应变信号复现 | 第46-116页 |
4.1 试验场实测信号的预处理及频谱分析 | 第46-47页 |
4.2 有限元动态响应计算流程 | 第47-55页 |
4.2.1 有限元模型及其输入 | 第47-52页 |
4.2.2 模态瞬态分析概述 | 第52-54页 |
4.2.3 RADIOSS模态瞬态分析 | 第54-55页 |
4.3 三分力加载动态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55-86页 |
4.3.1 从有限元节点位移求解单元应变 | 第55-59页 |
4.3.2 直片应变信号复现结果分析 | 第59-77页 |
4.3.3 斜片应变信号复现原理 | 第77-80页 |
4.3.4 斜片应变信号复现结果分析 | 第80-86页 |
4.3.5 不同路段应变信号复现结果汇总 | 第86页 |
4.4 六分力加载动态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86-98页 |
4.4.1 直片应变信号复现结果分析 | 第87-91页 |
4.4.2 斜片应变信号复现结果分析 | 第91-98页 |
4.4.3 不同路段应变信号复现结果汇总 | 第98页 |
4.5 整圈信号的复现结果分析 | 第98-114页 |
4.5.1 三分力加载动态有限元计算结果——直片信号 | 第98-101页 |
4.5.2 三分力加载动态有限元计算结果——斜片信号 | 第101-106页 |
4.5.3 六分力加载动态有限元计算结果——直片信号 | 第106-110页 |
4.5.4 六分力加载动态有限元计算结果——斜片信号 | 第110-114页 |
4.6 应变信号计算误差的定性分析 | 第114-11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5章 后桥应变信号的疲劳分析 | 第116-122页 |
5.1 疲劳理论 | 第116页 |
5.2 驱动桥壳贴片位置疲劳损伤计算 | 第116-121页 |
5.2.1 GlyphWorks软件 | 第116-117页 |
5.2.2 疲劳分析方法与结果 | 第117-12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6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122-123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122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6页 |
致谢 | 第126-12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