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1.1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SWOT分析 | 第9-10页 |
1.1.2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轨 | 第10页 |
1.1.3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4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假设 | 第14-26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2.1.1 就业质量的概念 | 第14-16页 |
2.1.2 就业质量测评研究 | 第16-22页 |
2.1.3 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 第22-25页 |
2.2 理论模型及假设 | 第25-26页 |
3 大学生就业质量测评因素调查与分析 | 第26-30页 |
3.1 调查问卷的内容 | 第26-27页 |
3.2 样本代表性分析 | 第27-28页 |
3.3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28-30页 |
4 大学生就业质量差异性分析 | 第30-46页 |
4.1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综合评价 | 第30-31页 |
4.2 就业质量五大因子发展状况 | 第31-34页 |
4.2.1 低水平的大学生就业质量主要表现为低薪酬 | 第31-33页 |
4.2.2 职业稳定性是评价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性指标 | 第33-34页 |
4.3 大学生就业质量性别差异比较分析 | 第34-35页 |
4.4 大学生就业质量毕业院校差异比较分析 | 第35-36页 |
4.5 大学生就业质量学科专业差异比较分析 | 第36-37页 |
4.6 大学生就业质量工作年限差异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4.7 大学生就业质量单位性质差异比较分析 | 第38-40页 |
4.8 大学生就业质量单位行业差异比较分析 | 第40-42页 |
4.9 大学生就业质量工作地点差异比较分析 | 第42-44页 |
4.10 大学生就业质量工作岗位类别差异比较分析 | 第44-45页 |
4.11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6-56页 |
5.1 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分析 | 第46-48页 |
5.1.1 人力资本对就业质量影响的文献分析 | 第46-47页 |
5.1.2 人力资本对就业质量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48页 |
5.2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分析 | 第48-50页 |
5.2.1 社会资本对就业质量影响的文献分析 | 第48页 |
5.2.2 社会资本对就业质量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50页 |
5.3 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分析 | 第50-52页 |
5.3.1 心理资本对就业质量影响的文献分析 | 第50页 |
5.3.2 心理资本对就业质量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52页 |
5.4 三维资本对就业质量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52-55页 |
5.4.1 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5.4.2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55页 |
5.4.3 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结论 | 第56-6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6.1.1 大学生就业质量测评分析总结 | 第56-57页 |
6.1.2 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结论总结 | 第57页 |
6.2 启示 | 第57-59页 |
6.2.1 高校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有效供给 | 第57-58页 |
6.2.2 大学生发掘职业兴趣,保持积极心态,提高综合素质 | 第58-59页 |
6.3 不足及未来展望 | 第59-61页 |
6.3.1 研究不足 | 第59-60页 |
6.3.2 研究的未来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
附录A | 第67-71页 |
附录B | 第71-7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