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差异的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 第10-12页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1.3.2 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1-12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1.4.1 社会性别理论 | 第12页 |
1.4.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2页 |
1.4.3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 第12-14页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16-18页 |
1.6.1 方法创新 | 第16-17页 |
1.6.2 理论创新 | 第17-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2.3 简要述评 | 第21-23页 |
3 男女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差异的调查分析 | 第23-37页 |
3.1 问卷设计与回收 | 第23-24页 |
3.1.1 问卷设计 | 第23页 |
3.1.2 问卷回收 | 第23-24页 |
3.2 统计分析 | 第24-31页 |
3.2.1 个体特征的统计分析 | 第24-27页 |
3.2.2 求职过程的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3.2.3 就业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28-31页 |
3.3 就业质量差异的分析 | 第31-37页 |
3.3.1 就业质量评分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3.3.2 结果及其差异性分析 | 第33-37页 |
3.4 小结 | 第37页 |
4 差异的成因分析 | 第37-49页 |
4.1 个案访谈 | 第38-41页 |
4.1.1 访谈目的 | 第38页 |
4.1.2 访谈对象 | 第38页 |
4.1.3 访谈内容 | 第38-40页 |
4.1.4 访谈总结 | 第40-41页 |
4.2 问卷设计与回收 | 第41-42页 |
4.2.1 问卷设计 | 第41页 |
4.2.2 问卷回收 | 第41-42页 |
4.3 统计分析 | 第42-48页 |
4.3.1 预期生产率 | 第45-47页 |
4.3.2 人力资源稀缺性 | 第47页 |
4.3.3 就业性别歧视 | 第47-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5 政策建议 | 第49-50页 |
5.1 经济层面 | 第49页 |
5.2 文化层面 | 第49页 |
5.3 法律层面 | 第49-50页 |
6 结论与不足 | 第50-51页 |
6.1 结论 | 第50页 |
6.2 不足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