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210线某公路段边坡工程勘察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 第13-15页 |
1.4 预期取得的成果与认识 | 第15-16页 |
第2章 公路边坡工程勘察技术研究 | 第16-47页 |
2.1 边坡分类概述 | 第16-18页 |
2.1.1 按边坡成因分类 | 第16-17页 |
2.1.2 按边坡介质材料分类 | 第17页 |
2.1.3 按边坡结构特征分类 | 第17-18页 |
2.1.4 按边坡结破坏类型分类 | 第18页 |
2.2 确定边坡滑动面的方法 | 第18-19页 |
2.2.1 确定滑动面的意义 | 第18页 |
2.2.2 确定滑动面的方法 | 第18-19页 |
2.3 工程物探方法技术的研究 | 第19-32页 |
2.3.1 工程物探方法简介 | 第19页 |
2.3.2 工程物探方法的研究 | 第19-22页 |
2.3.3 高密度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 | 第22-25页 |
2.3.4 高密度电法勘探的工作参数选择依据 | 第25-29页 |
2.3.5 高密度电法勘探的数据处理 | 第29-32页 |
2.4 工程地质钻探技术的研究 | 第32-38页 |
2.4.1 工程地质钻探简介 | 第32页 |
2.4.2 钻进技术的研究 | 第32-34页 |
2.4.3 硬质合金钻进的基本原理 | 第34-36页 |
2.4.4 钻探用硬质合金类型选择依据 | 第36-37页 |
2.4.5 钻机类型的选取技术和钻探施工技术 | 第37-38页 |
2.5 取样技术的研究 | 第38-42页 |
2.5.1 取土器与取样技术简介 | 第38-39页 |
2.5.2 取土器的基本技术参数研究与分类 | 第39-41页 |
2.5.3 不扰动土样的采取技术研究 | 第41-42页 |
2.6 边坡岩土体参数评价理论与模型试验分析 | 第42-46页 |
2.6.1 岩土参数标准值的计算理论 | 第43-44页 |
2.6.2 三层地质模型边坡分析 | 第44-4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公路边坡工程设计技术研究 | 第47-59页 |
3.1 边坡稳定性分析原理和经典方法 | 第47-54页 |
3.1.1 瑞典条分法 | 第47-49页 |
3.1.2 毕肖普(Bishop)法 | 第49-51页 |
3.1.3 简步(Janbu)法 | 第51-52页 |
3.1.4 传递系数法 | 第52-54页 |
3.1.5 各种方法的效果对比 | 第54页 |
3.2 边坡工程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54-58页 |
3.2.1 边坡治理的基本资料与基本原则 | 第54-55页 |
3.2.2 边坡加固设计方案研究 | 第55-57页 |
3.2.3 锚杆(索)加固设计基本原理 | 第57-5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研究的工程应用效果 | 第59-93页 |
4.1 研究工区工程地质特征 | 第59-62页 |
4.1.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59页 |
4.1.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59-61页 |
4.1.3 地球物理条件 | 第61页 |
4.1.4 地质构造与地震 | 第61-62页 |
4.2 确定边坡滑动面 | 第62-78页 |
4.2.1 物探测线与钻探勘察孔布置技术 | 第62-63页 |
4.2.2 高密度电法勘探成果 | 第63-71页 |
4.2.3 工程地质钻探成果 | 第71-75页 |
4.2.4 取样分析成果 | 第75-78页 |
4.2.5 综合分析成果 | 第78页 |
4.3 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成果 | 第78-87页 |
4.3.1 利用Slide软件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79-85页 |
4.3.2 利用传递系数法分析 | 第85-87页 |
4.4 公路边坡工程设计与效果 | 第87-92页 |
4.4.1 公路边坡支护设计方案 | 第87-90页 |
4.4.2 公路边坡支护设计的slide模拟效果 | 第90-9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结论 | 第93-95页 |
5.1 结论 | 第93-94页 |
5.2 建议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