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整车试验论文

微型纯电动汽车电池包结构设计与碰撞安全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2 电动汽车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电动汽车国内外碰撞安全法规第13-14页
    1.4 研究目的及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有限元基本理论第16-23页
    2.1 显示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第16-18页
        2.1.1 运动方程第16-17页
        2.1.2 守恒方程第17页
        2.1.3 边界条件第17-18页
    2.2 碰撞过程中的非线性特性第18-21页
        2.2.1 几何非线性第18页
        2.2.2 材料非线性第18-20页
        2.2.3 接触非线性第20-21页
    2.3 时间步长第21页
    2.4 沙漏控制第21-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电池包结构设计与分析第23-35页
    3.1 引言第23页
    3.2 电池包设计要求第23-24页
        3.2.1 碰撞安全性要求第23-24页
        3.2.2 绝缘与防水性能要求第24页
        3.2.3 通风与散热性能要求第24页
    3.3 原动力电池方案分析第24-25页
    3.4 改进布置方案第25-26页
    3.5 电池箱体结构设计第26-27页
        3.5.1 电池箱体上盖设计第26页
        3.5.2 电池箱下箱体设计第26-27页
        3.5.3 固定结构设计第27页
    3.6 电池箱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7-29页
        3.6.1 网格划分及质量控制第27页
        3.6.2 模型的装配第27-29页
        3.6.3 箱体材料及厚度的选择第29页
    3.7 电池箱体动静态分析第29-33页
        3.7.1 静态分析第29-32页
        3.7.2 模态分析第32-33页
    3.8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4章 基于正面碰撞电池包安全性分析与优化第35-55页
    4.1 电动汽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5-38页
        4.1.1 单位制的选择第35-36页
        4.1.2 几何模型的简化第36页
        4.1.3 网格的划分第36-37页
        4.1.4 点焊模拟第37页
        4.1.5 材料属性的选择第37-38页
        4.1.6 整车有限元模型第38页
    4.2 电动汽车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38-41页
        4.2.1 加速度比较第39页
        4.2.2 碰撞后变形比较第39-40页
        4.2.3 碰撞能量曲线第40页
        4.2.4 附加质量曲线第40-41页
        4.2.5 验证小结第41页
    4.3 整车变形分析第41-43页
    4.4 电动汽车正面碰撞耐撞性分析第43-47页
        4.4.1 各部件吸能分析第43页
        4.4.2 关键部件变形分析第43-46页
        4.4.3 整车加速度分析第46-47页
    4.5 电池包安全性分析第47-49页
        4.5.1 电池包整体变形分析第47-48页
        4.5.2 电池箱前端与转向系统位置分析第48页
        4.5.3 箱体托架变形分析第48页
        4.5.4 电池包后端翘曲分析第48-49页
        4.5.5 电池罩应力分析第49页
    4.6 电动汽车结构改进第49-53页
        4.6.1 整车薄弱环节分析第49-50页
        4.6.2 优化方案第50页
        4.6.3 改进前后结果对比分析第50-53页
    4.7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5章 基于侧面碰撞电池包安全性分析与优化第55-65页
    5.1 电动车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55-56页
    5.2 侧围变形分析第56-57页
    5.3 电池包安全性分析第57页
    5.4 B柱仿真结果分析第57-60页
        5.4.1 B柱变形分析第57-59页
        5.4.2 B柱侵入量分析第59页
        5.4.3 B柱侵入速度分析第59-60页
    5.5 车门内板侵入量分析第60-61页
    5.6 侧面碰撞改进设计第61-64页
        5.6.1 B柱改进方案第62页
        5.6.2 优化前后B柱分析第62-64页
        5.6.3 优化前后电池包变形对比第64页
    5.7 本章小结第64-65页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NG气化站安全仪表系统功能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国道210线某公路段边坡工程勘察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