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2.1 关于数学教师知识研究的演变 | 第13-17页 |
2.1.1 关注教师特征 | 第13页 |
2.1.2 关注数学知识本质 | 第13-15页 |
2.1.3 关注教学与学生 | 第15-16页 |
2.1.4 小结 | 第16-17页 |
2.2 数学教师知识的实证研究 | 第17-19页 |
2.2.1 观察课堂教学实践探索MKT | 第17-18页 |
2.2.2 运用调查问卷与访谈揭示MKT | 第18-19页 |
2.2.3 设计有效可信的MKT测量工具 | 第19页 |
2.2.4 小结 | 第19页 |
2.3 文献述评总结 | 第19-21页 |
3 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21-25页 |
3.1 确定MKT理论框架的原因 | 第21-22页 |
3.2 初中数学教师MKT的成分 | 第22-23页 |
3.3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说明 | 第23-25页 |
4 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 第25-31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4.2 研究工具 | 第25-26页 |
4.2.1 文献分析法 | 第25-26页 |
4.2.2 课堂观察法及录像分析法 | 第26页 |
4.2.3 案例分析法 | 第26页 |
4.2.4 课外访谈法 | 第26页 |
4.3 数据的收集 | 第26-27页 |
4.4 数据处理 | 第27-29页 |
4.5 研究方法小结 | 第29-31页 |
5 研究结果 | 第31-50页 |
5.1 “分式方程(一)”教学中A教师与C教师的MKT的表现对比 | 第31-43页 |
5.1.1 MKT各个子类的表现对比 | 第31-42页 |
5.1.2 研究结果 | 第42-43页 |
5.2 “认识无理数”教学中B教师与D教师的MKT的表现对比 | 第43-50页 |
5.2.1 MKT各个子类的表现对比 | 第43-48页 |
5.2.2 研究结果 | 第48-50页 |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50-52页 |
6.1 研究结论及讨论 | 第50页 |
6.2 研究建议 | 第50-51页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