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学材建设探索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一、绪论 | 第9-15页 |
| (一)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 1.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需要 | 第9页 |
| 2.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 第9-10页 |
| 3.教材自身存在问题 | 第10页 |
| (二)学材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三)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四)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六)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1.教材 | 第13页 |
| 2.学材 | 第13-14页 |
| 3.探究性学习 | 第14-15页 |
| 二、探究性学习理念下高中生物学材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 (一)学习论基础 | 第15-16页 |
| 1.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 第15页 |
|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5-16页 |
|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页 |
| (二)课程论基础 | 第16-17页 |
| 1.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 第16-17页 |
| 2.杜威的课程理论 | 第17页 |
| 三、探究性学习理念下高中生物学材建设的原则 | 第17-21页 |
| (一)突出学材的探究性原则 | 第17-19页 |
|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 第18页 |
| 2.内容编写时注意留白 | 第18页 |
| 3.丰富探究活动的类型 | 第18-19页 |
|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原则 | 第19-20页 |
| 1.适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 第19页 |
| 2.明确学习目标 | 第19页 |
| 3.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第19-20页 |
| 4.适度外显学法指导 | 第20页 |
| (三)凸显高中生物学科特点的原则 | 第20-21页 |
| 1.重视生物学实验 | 第20页 |
| 2.注重学材的生命性 | 第20-21页 |
| 3.重视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 第21页 |
|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第21页 |
| 四、探究性学习理念下高中生物学材的编写策略 | 第21-28页 |
| (一)内容设计 | 第22-23页 |
| 1.体现探究性学习 | 第22页 |
| 2.内容选择注意贴近现实生活 | 第22页 |
| 3.内容组织网络化 | 第22-23页 |
| 4.注重挖掘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 第23页 |
| 5.插图精美而严谨 | 第23页 |
| (二)栏目设计 | 第23-25页 |
| 1.类型丰富多样 | 第24页 |
| 2.趣味性强 | 第24-25页 |
| 3.整体规划便于自学 | 第25页 |
| (三)实验设计 | 第25-26页 |
| 1.丰富实验种类 | 第25页 |
| 2.突出引导式探究 | 第25-26页 |
| 3.强调安全意识 | 第26页 |
| (四)习题设计 | 第26-28页 |
| 1.注重题目的典型性 | 第26-27页 |
| 2.合理安排题目的难度梯度 | 第27页 |
| 3.增加开放性题目的设置 | 第27-28页 |
| 五、探究性学习理念下高中生物学材编写案例展示 | 第28-39页 |
| 六、反馈评价 | 第39-41页 |
| (一)对学材的评价 | 第39-40页 |
| 1.整体感觉清新亮丽 | 第39页 |
| 2.整体规划便于自学 | 第39-40页 |
| 3.内容设计便于自主探究学习 | 第40页 |
| 4.内容选择贴近生活实际 | 第40页 |
| (二)学材的改进建议 | 第40-41页 |
| 1.适当缩减学材的篇幅 | 第40-41页 |
| 2.降低思维拓展题的难度 | 第41页 |
| 3.设置参考答案 | 第41页 |
| 七、结论 | 第41-43页 |
| 注释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