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导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2.1 高等教育滞胀 | 第12-13页 |
1.2.2 序理 | 第13-14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3.1 高等教育滞胀理论的提出及其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3.2 高等学校序理方面的研究 | 第16-18页 |
1.3.3 高等教育滞胀视域下高等学校序理研究的述评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2.高等学校教育序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23页 |
2.2 筛选理论 | 第23-24页 |
2.3 系统理论 | 第24-25页 |
2.4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序理思想 | 第25-26页 |
2.5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序理思想 | 第26-27页 |
3.高等学校滞胀现状与问题分析—基于文献计量视角 | 第27-39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27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27页 |
3.1.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7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27-34页 |
3.2.1 文献计量分析 | 第27-29页 |
3.2.2 文献内容分析 | 第29-34页 |
3.3 高等学校滞胀归因分析 | 第34-39页 |
3.3.1 高等学校教育规律偏离 | 第34-35页 |
3.3.2 高等学校办学体制僵化 | 第35-37页 |
3.3.3 高等学校办学理念失范 | 第37-39页 |
4.基于文献计量下的高等学校序理研究 | 第39-48页 |
4.1 高等教育元序 | 第39-41页 |
4.1.1 经济规律 | 第39-40页 |
4.1.2 人才成长规律 | 第40页 |
4.1.3 办学规模 | 第40页 |
4.1.4 实践 | 第40页 |
4.1.5 国际化 | 第40-41页 |
4.1.6 教学方法 | 第41页 |
4.2 高等教育虚序 | 第41-43页 |
4.2.1 以人为本 | 第41-42页 |
4.2.2 应用型人才 | 第42页 |
4.2.3 机会均等 | 第42页 |
4.2.4 自主学习 | 第42页 |
4.2.5 通识教育 | 第42-43页 |
4.2.6 国际交流 | 第43页 |
4.3 高等教育实序 | 第43-45页 |
4.3.1 依法治校 | 第44页 |
4.3.2 自主办学 | 第44页 |
4.3.3 课程体系 | 第44-45页 |
4.3.4 大学教师 | 第45页 |
4.3.5 教育国际化 | 第45页 |
4.3.6 教授治校 | 第45页 |
4.4 高等教育基本序之间的传导机理 | 第45-48页 |
4.4.1 元序决定实序 | 第46页 |
4.4.2 元序决定虚序 | 第46页 |
4.4.3 实序与虚序相互影响 | 第46-48页 |
5.结论建议 | 第48-51页 |
5.1 结论 | 第48页 |
5.2 建议 | 第48-51页 |
5.2.1 明确高等教育元序,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 | 第48页 |
5.2.2 厘清高等教育虚序,消除高等学校办学误区 | 第48-49页 |
5.2.3 优化高等学校实序,革新高等学校体制 | 第49-51页 |
文章不足之处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