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当前我国“抹黑”英雄现象及维护英雄形象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页
导论第11-17页
    一、选题缘由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三、文献综述第12-14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四、研究方法第14-15页
    五、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5-17页
        (一)重点第15页
        (二)难点第15页
        (三)创新点第15-17页
第一章 英雄:民族精神的代表者和实践者第17-26页
    一、英雄的含义和内涵第17-22页
        (一)英雄的含义第17-18页
        (二)英雄的内涵第18-22页
    二、英雄行为的特征第22-24页
        (一)非利己性第22-23页
        (二)非功利性第23-24页
    三、英雄和英雄行为的价值第24-26页
        (一)为全社会树立人生的标杆第24页
        (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24-25页
        (三)净化公众心灵和社会风气第25-26页
第二章“抹黑”英雄现象的表现及其危害第26-35页
    一、“抹黑”英雄的表现第26-29页
        (一)披露“真相”第26-27页
        (二)吹毛求疵第27页
        (三)肆意恶搞第27-28页
        (四)无端质疑第28-29页
        (五)粗俗调侃第29页
    二、当前“抹黑”英雄行为的特点第29-31页
        (一)利用网络无限放大第29-30页
        (二)主要“抹黑”共产党的英雄第30页
        (三)为反动人物鸣冤叫屈第30-31页
    三、“抹黑”英雄行为的后果第31-35页
        (一)怀疑执政党的权威第31页
        (二)消解国家软实力第31-32页
        (三)助长历史虚无主义第32-33页
        (四)混淆是非观念第33页
        (五)颠倒核心价值第33-35页
第三章“抹黑”英雄行为折射的社会政治心理第35-41页
    一、普通政治个体的一般心理第35-37页
        (一)在正统单向教育背景下的求异心理第35页
        (二)在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从众心理第35-36页
        (三)对长期思想政治教育不满产生的娱乐心理第36-37页
    二、利益受损群体的不良社会政治心理第37-39页
        (一)在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迷茫心理第37页
        (二)在部分地方政府和官员失信下的怀疑心理第37-38页
        (三)在个人收入急剧分化利益格局下的不满心理第38-39页
    三、极端消极的社会政治心理第39-41页
        (一)在网络意识形态激烈交锋下的敌视心理第39-40页
        (二)对主流思想意识不满而产生的反叛心理第40-41页
第四章 维护英雄形象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第41-52页
    一、大力营造崇尚荣誉和英雄的社会风气第41-45页
        (一)加强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第41-43页
        (二)发扬和继承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第43-44页
        (三)崇尚英雄要从学校教育抓起第44-45页
    二、利用国家力量打击“抹黑”英雄的行为第45-47页
        (一)支持英雄后人起诉第45页
        (二)严打网络造谣第45-46页
        (三)净化网络信息第46-47页
    三、有关部门要抓紧抢救与英雄有关的活资料第47-48页
        (一)全面收集和保管与英雄有关的各种文物材料第47-48页
        (二)讲好英雄故事,保证英雄资料的真实性第48页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后人留下英雄形象和事迹第48-50页
        (一)推进英雄事迹故事和图片的数字化第48-49页
        (二)应用互联网正面宣传英雄事迹第49-50页
    五、加强对消极社会政治心理的干预和调适第50-52页
        (一)设立专门干预社会政治心理的机构第50页
        (二)指定专家分析社会政治心理发展态势第50-51页
        (三)运用心理科学及时进行干预引导调适第51-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化建设研究
下一篇: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