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微时代高校的环境教育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一、绪论第8-15页
    (一) 研究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 研究目的第9-10页
        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四)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4-15页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5-21页
    (一) "微时代"的概念及特征第15-17页
        1. "微时代"的概念第15-16页
        2. "微时代"的特征第16-17页
    (二) 理论基础第17-21页
        1.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第17-18页
        2. 建构主义理论第18页
        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8-19页
        4. 杜威的教育理论第19-21页
三、高校环境教育现状及问卷调查第21-29页
    (一) 目前高校环境教育概述第21-24页
        1. 高校环境教育的作用第21-22页
        2. 高校环境教育的特点第22-23页
        3. 高校环境教育的发展趋势第23-24页
    (二)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第24-29页
        1. 调查的基本情况第24-25页
        2. 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第25-29页
四、微时代高校环境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建议第29-37页
    (一) 实施的原则第29-30页
        1. 坚持科学发展观第29页
        2. 坚持"以人为本"第29-30页
    (二) 高校运用微载体进行环境教育的实施第30-34页
        1. 实施"微环境"教育的可行性第30页
        2. 进行"微时代"环境教育的具体举措第30-34页
    (三) 加快微载体建设的建议第34-37页
        1. 加快微平台监管制度的建设第34-35页
        2. 高校环境教育关于"微活动"的建议第35页
        3. 加强舆情的关注和舆论的引导第35-36页
        4. 加快"微"法治建设第36-37页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附录1 使用微载体进行环境教育的问卷调查第40-4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43-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音乐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下一篇:韩国高中汉语协同教学模式研究--以光阳白云高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