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基于电机电流解耦控制的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国际新能源的发展状况第10-12页
    1.2 国内新能源的发展状况第12-16页
    1.3 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应用现状第16-18页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8-22页
        1.4.1 研究目标第18-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22页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第22-44页
    2.1 永磁同步电机的外特性第22-23页
    2.2 永磁同步电机坐标变换第23-27页
        2.2.1 Clarke变换第23-25页
        2.2.2 Park变换第25-27页
    2.3 永磁同步电机状态方程与控制策略第27-30页
        2.3.1 状态方程第27-28页
        2.3.2 定子电流控制策略第28-30页
    2.4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特性第30-35页
        2.4.1 永磁同步电机的小信号方程第30-31页
        2.4.2 传递函数与频率响应第31-35页
        2.4.3 时间响应第35页
    2.5 SVPWM控制算法第35-41页
    2.6 本章小结第41-44页
第3章 永磁同步电机电流解耦控制方法第44-66页
    3.1 解耦控制介绍第46-50页
        3.1.1 充要可解条件第47-48页
        3.1.2 理论解耦第48页
        3.1.3 简化解耦第48-49页
        3.1.4 逆解耦第49-50页
    3.2 永磁同步电机电流耦合分析第50-55页
        3.2.1 电机电流耦合现象第50-52页
        3.2.2 电机电压频域分析第52-55页
    3.3 永磁同步电机解耦控制第55-62页
        3.3.1 前馈解耦控制方法第55-56页
        3.3.2 反馈解耦控制方法第56-57页
        3.3.3 对角矩阵解耦控制方法第57-62页
            3.3.3.1 对角矩阵解耦控制介绍第57-58页
            3.3.3.2 永磁同步电机解耦器矩阵第58-62页
    3.4 仿真验证与分析第62-65页
    3.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分析第66-102页
    4.1 各模式特性与动力系统建立第66-86页
        4.1.1 发动机与电机理论模型第67-68页
            4.1.1.1 发动机模型第67-68页
            4.1.1.2 电机模型第68页
        4.1.2 整车不同模式下的响应特性第68-75页
            4.1.2.1 CD模式频域分析第68-69页
            4.1.2.2 CS模式(未转矩补偿)频域分析第69-73页
            4.1.2.3 CS模式(转矩补偿)频域分析第73-75页
        4.1.3 发动机与电机的仿真模型第75-81页
            4.1.3.1 发动机时间响应模型第75-79页
            4.1.3.2 电机时间响应模型第79-81页
        4.1.4 仿真与验证第81-86页
    4.2 模式切换过程中的动力分析第86-100页
        4.2.1 汽车动力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第87-91页
            4.2.1.1 汽车动力系统转矩传递第87-89页
            4.2.1.2 离合器转矩传递第89-91页
        4.2.2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频域分析第91-97页
            4.2.2.1 整车受力分析第91-92页
            4.2.2.2 无协调控制时系统频域分析第92-94页
            4.2.2.3 有协调控制时系统频域分析第94-97页
        4.2.3 模式切换过程中状态曲线分析第97-100页
    4.3 本章总结第100-102页
第5章 全文总结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0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故障管理
下一篇:单行星排动力耦合的并联混合动力客车换挡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