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行过限的判断标准
|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10-13页 |
| 2 实行过限判断标准的理论学说 | 第13-27页 |
| 2.1 客观方面 | 第13-14页 |
| 2.1.1 构成要件异质说 | 第13-14页 |
| 2.1.2 理论缺陷 | 第14页 |
| 2.2 主观方面 | 第14-25页 |
| 2.2.1 超出共同犯罪故意说 | 第15-16页 |
| 2.2.2 理论缺陷 | 第16-17页 |
| 2.2.3 预见说 | 第17-20页 |
| 2.2.4 预见说的缺陷 | 第20-21页 |
| 2.2.5 知情说 | 第21-23页 |
| 2.2.6 知情说的缺陷 | 第23-25页 |
| 2.3 本文观点 | 第25-27页 |
| 3. 共犯人事前预见下的实行过限 | 第27-36页 |
| 3.1 预见与故意 | 第27-34页 |
| 3.1.1 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 第28-32页 |
| 3.1.2 预见行为被实施的可能性 | 第32-34页 |
| 3.2 预见与法益侵害关联性 | 第34-36页 |
| 4 共犯人事中知情下的实行过限 | 第36-48页 |
| 4.1 知情与作为义务 | 第36-40页 |
| 4.1.1 作为义务的合理性 | 第37-40页 |
| 4.2 作为义务的前提——先前行为 | 第40-44页 |
| 4.2.1 先前行为的性质 | 第40-42页 |
| 4.2.2 本文观点 | 第42-44页 |
| 4.3 知情下的作为义务 | 第44-48页 |
| 结语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