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概述 | 第10-18页 |
(一)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兴起及其原因 | 第10-14页 |
1.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兴起的背景 | 第10-11页 |
2.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兴起的原因分析 | 第11-14页 |
(二)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 | 第14-16页 |
(三)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性质 | 第16-18页 |
二、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一) 程序正义 | 第18-21页 |
1. 程序正义的基本内容 | 第18-19页 |
2. 程序正义是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二) 诉讼效率 | 第21-23页 |
1. 诉讼效率的基本内容 | 第21页 |
2. 诉讼效率是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另一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三、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比较研究 | 第23-37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 第23-28页 |
1. 美国的相关规定 | 第23-27页 |
2. 英国的相关规定 | 第27-28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 第28-35页 |
1. 日本的相关规定 | 第28-30页 |
2. 德国的相关规定 | 第30-33页 |
3. 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 | 第33-35页 |
(三) 国外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7页 |
四、以旅游纠纷为视角考察我国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 第37-46页 |
(一) 我国旅游纠纷替代性解决的实证分析 | 第37-40页 |
1. 我国旅游纠纷现在及情况分析 | 第37-38页 |
2. 旅游纠纷的特征及存在问题 | 第38-39页 |
3. 通过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解决旅游纠纷 | 第39-40页 |
(二) 我国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现状 | 第40-44页 |
(三) 我国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1. "诉讼全能主义"的无限扩张 | 第44页 |
2.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缺乏应有的权威 | 第44-45页 |
3.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程序的不完善性 | 第45页 |
4. 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与诉讼衔接不合理 | 第45-46页 |
五、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整合完善的建议 | 第46-53页 |
(一) 确立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原则 | 第46-47页 |
(二) 完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 | 第47-51页 |
1. 完善人民调解制度 | 第47-48页 |
2. 深入仲裁制度改革 | 第48-49页 |
3. 改进行政调处制度 | 第49页 |
4. 建构诉前强制调解制度,完善法院调解机制 | 第49-51页 |
(三) 完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配套机制 | 第51-53页 |
1. 加强诉讼和非诉讼裁决之间的制度联系 | 第51-52页 |
2. 构建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建立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