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美学论文--美学与现实社会生活论文

傣族居住文化的生态美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的对象第10-11页
    1.2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2.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国外傣族居住文化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内傣族居住文化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创新点第15页
    1.5 研究方法第15-16页
2 傣族居住文化的生态审美要素及特征分析第16-33页
    2.1 傣族居住文化概述第16-18页
    2.2 傣族居住文化的审美要素第18-24页
        2.2.1 竹楼:傣族居住文化的载体第18-21页
        2.2.2 水井:傣族水文化的符号第21-23页
        2.2.3 森林:傣族的生命之本第23-24页
    2.3 傣族居住文化的生态特征第24-29页
        2.3.1 傣族村寨选址第24-25页
        2.3.2 传统民居的材料选择第25-27页
        2.3.3 民居建筑的装饰第27-28页
        2.3.4 竹制生产生活器具第28-29页
    2.4 傣族居住文化的生态审美类型第29-33页
        2.4.1 西双版纳型第29-31页
        2.4.2 瑞丽型第31-33页
3 傣族居住文化的生态审美观念第33-45页
    3.1 人的生态审美本性第33-37页
        3.1.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关系第34-35页
        3.1.2 在自觉保护自然中追求生命之美第35-37页
    3.2 傣族居住文化中的“家园意识”与“场所意识”第37-40页
        3.2.1 傣族的“自然崇拜”对生态家园的保护第37-39页
        3.2.2 傣族民居中的“场所意识”——空间意识第39-40页
    3.3 傣族居住文化中的“天、地、神、人”第40-43页
        3.3.1 傣族对“天”、“地”的崇拜第41-42页
        3.3.2 傣族的“神”“人”共居观念第42-43页
    3.4 诗意地栖居第43-45页
4 傣族居住文化在生态审美方面的价值及意义第45-53页
    4.1 傣族传统居住文化的现状与困境第45-48页
    4.2 傣族居住文化价值的再认识第48-51页
        4.2.1 民居建筑的自然之美第48-49页
        4.2.2 建筑本质的回归第49-50页
        4.2.3 傣族居住文化对现代住宅的启发第50-51页
    4.3 傣族居住文化传承与发展生态美学的意义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致谢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革命时期广东区党团学生工作策略研究--以广东新学生社(1923-1926)为考察中心
下一篇:中职生学习投入、大五人格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