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大革命时期广东区党团学生工作策略研究--以广东新学生社(1923-1926)为考察中心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导言第10-22页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一)选题目的第10-11页
        (二)选题意义第11页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1-15页
        (一)关于“大革命时期”的界定第11-13页
        (二)关于“广东区党团”的说明第13-14页
        (三)“学潮”、“学运”与“学生工作”辨析第14-15页
    三、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第15-20页
        (一)学术史梳理第16-19页
        (二)研究方法介绍第19-20页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20-22页
        (一)创新点第20-21页
        (二)不足之处第21-22页
第1章 中共党团成立初期对学生工作的认识与实践第22-36页
    1.1 五四运动以后政党与学生的“双重发现”第23-29页
        1.1.1 政党“发现”学生:学生对于政党的价值第24-27页
        1.1.2 学生“发现”政党:政党对于学生的价值第27-29页
    1.2 中共党团成立初期对学生工作的认识与实践第29-36页
        1.2.1 共产国际对早期党团学生工作的指导第30-33页
        1.2.2 中共成立初期对学生工作的认识与实践第33-36页
第2章 广东区党团早期学生工作与广东新学生社的创建第36-55页
    2.1 广东区党团的创建及其早期学生工作第36-40页
        2.1.1 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第36-37页
        2.1.2“安”、“马”分流与广东党组织的成立第37-38页
        2.1.3 广东区党团的早期学生工作第38-40页
    2.2 成立新学生社开展学生工作的历史背景第40-46页
        2.2.1“六·一六”兵变与党团活动的停滞第41-42页
        2.2.2 孙中山在广州重掌政权,党团活动重新活跃第42-43页
        2.2.3 历史合力作用下成立新学生社第43-46页
    2.3 广东新学生社的成立及其初期发展第46-50页
        2.3.1“新学生社”名称的由来第46-49页
        2.3.2 新学生社的初期发展第49-50页
    2.4 大革命时期广东区党团开展学生工作的政治目标第50-55页
        2.4.1 动员青年学生参与国民革命第51-52页
        2.4.2 引导青年学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第52-53页
        2.4.3 在进步青年学生中发展同志第53-55页
第3章 大革命时期广东区党团学生工作策略探析第55-73页
    3.1 组织层面:广东区党团对新学生社的领导策略第55-60页
        3.1.1 外围组织探微:广东区党团与新学生社的关系第55-56页
        3.1.2 团的组织模式:新学生社的组织架构第56-57页
        3.1.3 团组领导策略:新学生社的组织运作第57-60页
    3.2 宣传层面:广东区党团学生工作的宣传策略第60-66页
        3.2.1 宣传导向上:在国民革命的大目标下统一行动重于统一主义第61-63页
        3.2.2 宣传内容上:紧跟时事潮流,适合青年学生心理第63-64页
        3.2.3 宣传形式上:文字宣传、口头宣传与活动宣传相结合第64-66页
    3.3 行动层面:广东区党团学生工作中的联合与斗争策略第66-73页
        3.3.1 为学生谋实际利益,广泛团结学生第67-69页
        3.3.2 围绕阶段工作目标,广泛联合社会力量第69页
        3.3.3 灵活分清敌友,团结与斗争相统一第69-73页
第4章 大革命时期广东区党团学生工作策略的成效与启示第73-79页
    4.1 大革命时期广东区党团学生工作策略的成效第74-76页
        4.1.1 唤起了广东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第74-75页
        4.1.2 提高了广东工农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第75页
        4.1.3 促进了广东区党团组织的发展第75-76页
        4.1.4 推进了广东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进程第76页
    4.2 大革命时期广东区党团学生工作策略的当代启示第76-79页
        4.2.1 党要重视青年学生的作用,与时俱进地开展学生工作第77页
        4.2.2 学生工作应强化共青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第77-78页
        4.2.3 学生工作应维护青年学生的利益,注意青年学生的特点第78-79页
结束语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梦视域中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下一篇:傣族居住文化的生态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