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优良种源与家系多性状选择与分子标记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杉木概述及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 ·杉木的分布和主要品种 | 第9页 |
| ·杉木的生物学特性 | 第9页 |
| ·形态特征 | 第9页 |
| ·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 第9页 |
| ·杉木的繁殖栽培以及用途 | 第9-10页 |
| ·杉木的繁殖栽培 | 第9-10页 |
| ·杉木的价值及用途 | 第10页 |
| ·杉木的选育 | 第10-12页 |
| ·杉木常规选育 | 第10-12页 |
| ·杉木的分子选育 | 第12页 |
| ·基于PCR 技术的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 ·分子标记的概念及意义 | 第12页 |
| ·基于PCR 技术的分子标记技术 | 第12-13页 |
| ·随机引物的 PCR 标记 | 第12-13页 |
| ·特异引物的 PCR 标记 | 第13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杉木优良种源调查分析 | 第15-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 ·浙江省杉木造林区概况及种源试验点选择 | 第15页 |
| ·试材的取得与造林试验 | 第15-16页 |
| ·试验林调查、材性试样的取得与分析 | 第16-17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8页 |
| ·种源的生长与材性差异 | 第17-20页 |
| ·林龄对种源生长的影响 | 第20-23页 |
| ·性状的遗传与参数 | 第23页 |
| ·优良种源综合评定与选择 | 第23-28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杉木优良家系调查分析 | 第29-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 ·试验设计 | 第29页 |
| ·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 ·种子园间的差异 | 第30-34页 |
| ·家系间的差异与选择 | 第34-35页 |
| ·各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 第35-36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杉木无性系的快速分子分型 | 第38-49页 |
|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38-39页 |
| ·杉木无性系 | 第38页 |
|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 ·试验设备 | 第38-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 ·基因组DNA 的提取纯化 | 第39页 |
| ·DNA 浓度测定 | 第39页 |
| ·RAPD-PCR 检测 | 第39页 |
| ·RAPD 多态片段回收、克隆与测序 | 第39页 |
| ·SCAR 引物设计 | 第39页 |
| ·SCAR-PCR 分析 | 第39-40页 |
| ·结果 | 第40-48页 |
| ·基因组RAPD 分析 | 第40-41页 |
| ·RAPD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 ·RAPD 多态片段克隆测序 | 第42-44页 |
| ·SCAR 特异引物设计 | 第44页 |
| ·SCAR-PCR 检测 | 第44-47页 |
| ·无性系分子辨别 | 第47-48页 |
| ·讨论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个人简介 | 第55页 |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