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工时定额的概念以及现阶段存在的弊端 | 第12-13页 |
1.1.1 工时定额概念 | 第12页 |
1.1.2 目前工时定额方法存在的弊端 | 第12-13页 |
1.2 工时定额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论文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UG及其三维设计系统 | 第17-30页 |
2.1 UG介绍 | 第17页 |
2.2 参数化建模 | 第17-20页 |
2.2.1 三维参数化设计概述 | 第17-18页 |
2.2.2 参数化建模方法 | 第18-19页 |
2.2.3 表达式法参数化建模过程 | 第19-20页 |
2.3 UG三维标注 | 第20-23页 |
2.3.1 三维标注概述 | 第20-21页 |
2.3.2 UG环境下产品非几何信息表达方法 | 第21-22页 |
2.3.3 UG环境下产品非几何制造信息操作管理的实现方法 | 第22-23页 |
2.4 UG二次开发技术 | 第23-25页 |
2.4.1 UG二次开发流程 | 第23-24页 |
2.4.2 UG NX二次开发工具 | 第24-25页 |
2.4.3 UG二次开发应用范围 | 第25页 |
2.5 基于UG的全三维设计系统 | 第25-29页 |
2.5.1 全三维工艺设计的原理 | 第25-26页 |
2.5.2 全三维设计系统功能 | 第26-28页 |
2.5.3 全三维工艺设计系统框架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机械工艺过程设计及工时计算 | 第30-45页 |
3.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 第30-32页 |
3.1.1 工艺规程作用 | 第30页 |
3.1.2 工艺规程的制订原则 | 第30-31页 |
3.1.3 工艺规程制订步骤 | 第31-32页 |
3.2 切削用量的确定 | 第32-34页 |
3.2.1 背吃刀量的确定 | 第32-33页 |
3.2.2 进给量的确定 | 第33页 |
3.2.3 切削速度的确定 | 第33-34页 |
3.3 机械加工工艺特征的类型 | 第34-37页 |
3.3.1 机械加工方法分类 | 第34-36页 |
3.3.2 零件几何结构特征分类 | 第36-37页 |
3.4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 | 第37-39页 |
3.4.1 工时定额组成 | 第37页 |
3.4.2 机动时间 | 第37-38页 |
3.4.3 辅助时间 | 第38页 |
3.4.4 布置工作地、休息和生理需要的时间 | 第38-39页 |
3.4.5 准备终结时间 | 第39页 |
3.5 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计算 | 第39-44页 |
3.5.1 按加工规模划分 | 第39页 |
3.5.2 机动时间(基本时间)的计算 | 第39-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机动时间计算系统开发 | 第45-58页 |
4.1 机械加工工艺组织 | 第45-47页 |
4.2 参数分类及来源 | 第47-53页 |
4.2.1 几何参数的组织 | 第48-49页 |
4.2.2 几何参数的提取 | 第49-53页 |
4.3 机动时间计算系统开发实现 | 第53-57页 |
4.3.1 系统开发工具 | 第53页 |
4.3.2 机动时间计算系统开发结构 | 第53-54页 |
4.3.3 机动时间计算系统对象 | 第54-55页 |
4.3.4 机动时间计算系统开发结果 | 第55-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汽车典型机加件计算实例 | 第58-67页 |
5.1 变速箱输入轴 | 第58-60页 |
5.1.1 变速箱输入轴参数化建模 | 第58-59页 |
5.1.2 变速箱输入轴UG 3D模型 | 第59-60页 |
5.2 变速箱输入轴加工工艺过程 | 第60-62页 |
5.3 变速箱输入轴机动时间计算系统运行过程 | 第62-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