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S动机激励模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一、动机激励策略对帮助学生构建主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 第9-10页 |
二、新课程改革对激励策略的要求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一、激励的内涵 | 第12页 |
二、动机的内涵 | 第12-13页 |
三、ARCS动机激励模型 | 第13页 |
第四节 关于ARCS动机激励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ARCS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18-30页 |
第一节 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 第18-19页 |
一、符合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 | 第18页 |
二、适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 第18页 |
三、顺应大脑的学习机能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19-21页 |
一、切合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 第19页 |
二、符合新课程教材的思想内容 | 第19-20页 |
三、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式 | 第20页 |
四、助推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开发 | 第20页 |
五、完美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现状的需求 | 第21-30页 |
一、具体调查方法 | 第21-25页 |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25-29页 |
三、问卷结论与建议 | 第29-30页 |
第三章 ARCS模型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方案设计 | 第30-35页 |
第一节 ARCS动机激励模型的构成要素 | 第30-31页 |
一、A——注意(Attention) | 第30页 |
二、R——切身性(Relevance) | 第30页 |
三、C——自信(Confidence) | 第30-31页 |
四、S——满意(Satisfaction) | 第31页 |
第二节 ARCS动机激励模型的实施 | 第31-35页 |
一、动机设计的阶段 | 第31-32页 |
二、动机激励策略运用的步骤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基于ARCS动机设计模型的教学实施策略 | 第35-61页 |
第一节 ARCS动机激励环节 | 第35-48页 |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注意策略 | 第36-39页 |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切身性策略 | 第39-42页 |
三、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自信策略 | 第42-45页 |
四、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满意策略 | 第45-48页 |
第二节 策略应用的案例分析 | 第48-59页 |
一、策略的动作编码 | 第48-50页 |
二、教学案例设计——《半截蜡烛》 | 第50-59页 |
第三节 实施策略效果的检验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件1 | 第66-68页 |
附件2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