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1.1.2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1.1.3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 1.2.1 大股东私有收益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 | 第13-17页 |
| 1.2.2 独立董事及背景特征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 1.2.3 总体评价 | 第20-21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1-22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1.3.2 研究框架 | 第22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3-24页 |
| 第2章 基础理论分析 | 第24-29页 |
|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4-25页 |
| 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6页 |
|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6页 |
| 2.4 资源依赖理论 | 第26-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9-39页 |
| 3.1 研究假设 | 第29-34页 |
| 3.1.1 会计独立董事与大股东私有收益关系的假设提出 | 第30-31页 |
| 3.1.2 技术独立董事与大股东私有收益关系的假设提出 | 第31-32页 |
| 3.1.3 法律独立董事与大股东私有收益关系的假设提出 | 第32-33页 |
| 3.1.4 技术与会计独立董事、法律与会计独立董事相互作用与大股东私有收益关系的假设提出 | 第33-34页 |
| 3.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4页 |
| 3.3 变量选取和模型设计 | 第34-38页 |
| 3.3.1 被解释变量 | 第34-35页 |
| 3.3.2 解释变量 | 第35-36页 |
| 3.3.3 控制变量 | 第36-38页 |
| 3.4 建立模型 | 第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9-45页 |
| 4.1 描述性统计 | 第39-40页 |
| 4.2 Pearson相关性检验 | 第40页 |
| 4.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 4.4 稳健性检验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 第45-49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 5.2 对策建议 | 第46-47页 |
| 5.3 研究局限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