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民营企业借壳上市的动因研究 | 第12页 |
1.2.2 民营企业借壳上市的财务效应研究 | 第12-13页 |
1.2.3 民营企业借壳上市的风险研究 | 第13-14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2 民营企业借壳上市及财务效应的理论概述 | 第17-24页 |
2.1 借壳上市的含义及动因 | 第17-20页 |
2.1.1 壳的定义 | 第17-18页 |
2.1.2 借壳上市的含义 | 第18-19页 |
2.1.3 民营企业借壳上市的动因 | 第19-20页 |
2.2 财务效应的含义及衡量因素 | 第20-22页 |
2.2.1 财务效应的界定 | 第20页 |
2.2.2 财务效应的衡量因素 | 第20-22页 |
2.3 借壳上市及财务效应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3.1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2页 |
2.3.2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2-23页 |
2.3.3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3-24页 |
3 金科集团借壳上市的案例概述 | 第24-32页 |
3.1 借壳上市前双方基本情况介绍 | 第24-25页 |
3.1.1 借壳方金科集团的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3.1.2 壳公司ST东源的基本情况 | 第25页 |
3.2 金科集团借壳上市的动因分析 | 第25-27页 |
3.2.1 避免IPO上市众多门槛 | 第25-26页 |
3.2.2 获得更多融资,谋求更快发展 | 第26页 |
3.2.3 免费的公司宣传效应 | 第26-27页 |
3.3 金科集团借壳上市的方案设计 | 第27-30页 |
3.3.1 借壳上市对象的选择 | 第27-28页 |
3.3.2 股权获取途径的确定 | 第28页 |
3.3.3 不确定因素与风险考量 | 第28-30页 |
3.4 金科集团借壳上市的方案实施过程 | 第30-32页 |
3.4.1 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 | 第30页 |
3.4.2 参与方谈判协商方案并送审 | 第30-31页 |
3.4.3 审核通过并完成变更登记 | 第31-32页 |
4 金科集团借壳上市的财务效应分析 | 第32-47页 |
4.1 借壳上市前后财务业绩对比分析 | 第32-37页 |
4.1.1 偿债能力虽有下降但趋势向好 | 第32-34页 |
4.1.2 经营效率趋于平稳营运能力整体良好 | 第34-35页 |
4.1.3 盈利水平短期略有提高长期趋于下降 | 第35-37页 |
4.2 借壳上市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37-40页 |
4.2.1 金科集团注册资本总规模增加 | 第37页 |
4.2.2 企业融资渠道拓宽结构优化 | 第37-38页 |
4.2.3 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未受到冲击 | 第38-40页 |
4.3 借壳上市对资产质量影响的分析 | 第40-42页 |
4.3.1 整合效应凸显质量提升 | 第40-41页 |
4.3.2 经营协同竞争力增强 | 第41页 |
4.3.3 规模效应显现发展能力向好 | 第41-42页 |
4.4 借壳上市的市场反应分析 | 第42-47页 |
4.4.1 公告日前后短期股票价值波动显著 | 第43-44页 |
4.4.2 上市后长期股票价值趋于上升 | 第44-47页 |
5 金科集团借壳上市的经验总结与启示 | 第47-51页 |
5.1 经验总结 | 第47-48页 |
5.1.1 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是金科集团成功借壳上市的基础 | 第47页 |
5.1.2 合理且操作性强的方案是金科集团成功借壳上市的保障 | 第47-48页 |
5.1.3 有效的整合和管理是实现借壳上市目标的手段 | 第48页 |
5.2 启示 | 第48-51页 |
5.2.1 政府应为优势民营企业借壳上市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第48-49页 |
5.2.2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借壳上市方案 | 第49-50页 |
5.2.3 建立借壳上市的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 第50-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