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第一节 为何要讨论《周易》的时间问题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周易》时间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 从中国哲学角度讨论《周易》时间问题 | 第12-13页 |
(2) 从历史角度讨论《周易》时间问题 | 第13-14页 |
(3) 从西方现代思想角度解读《周易》时间问题 | 第14-16页 |
(4) 从“时—空”观角度解读《周易》时间问题 | 第16页 |
(5) 从当代价值角度解读《周易》时间问题 | 第16页 |
第三节 本文的基本架构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原始生存实践中的时间缘起 | 第18-35页 |
第一节 作为背景视域的人类学 | 第18-22页 |
(1) “非特定化”的人 | 第18-20页 |
(2) 作为具体方法的结构人类学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原始生活经验中的时间萌芽 | 第22-34页 |
(1) 劳动——“时—度”的领悟 | 第22-27页 |
(2) 原始宗教——宗教实践中的“时-幾” | 第27-30页 |
(3) 原始战争——“时-势” | 第30-34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周易》古经中的时间结构 | 第35-56页 |
第一节 原始宗教中的卜筮——由卜至筮的演化逻辑 | 第35-38页 |
第二节 数字卦 | 第38-41页 |
第三节 “二元分化”的阴阳结构 | 第41-45页 |
(1) 边界规定性 | 第43-44页 |
(2) 不稳定性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八卦结构 | 第45-47页 |
第五节 六十四卦结构 | 第47-54页 |
(1) 时位关系 | 第48-52页 |
(2) 十二辟卦 | 第52-54页 |
第六节 小结 | 第54-56页 |
第三章 《易传》中的时间哲学 | 第56-64页 |
第一节 时变——时间哲学的总原则 | 第56-57页 |
第二节 时幾——《周易》时间哲学的哲理核心 | 第57-59页 |
第三节 时中即道——时间哲学的至高境界 | 第59-63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现象学视域下的《周易》时间观念 | 第64-80页 |
第一节 此在与时间性 | 第64-69页 |
(1) 在-世界-之中-存在(In-der-Welt-sein) | 第64-67页 |
(2) 时间性的”绽出(ekstase)” | 第67-69页 |
(3) 作为源始时间的瞬间(Augenblick) | 第69页 |
第二节 形式显示(DIE FORMALE ANZEIGE)所揭示的方法蕴意 | 第69-72页 |
(1)“姿态关联”与构成化 | 第70-71页 |
(2) 事实生命的“时间晕(Zeithof)” | 第71-72页 |
第三节 原始生存境域中的时间领会 | 第72-75页 |
(1) 时-度——对于世界与时间的最初领会 | 第72-73页 |
(2) 时-幾——对于“瞬间”的把握 | 第73-74页 |
(3) 时势——构成化的时间势态 | 第74-75页 |
第四节 《周易》结构中的时间理解 | 第75-80页 |
(1) 筮占中的时间“在场(Anwesenheit)” | 第75-76页 |
(2) “二极达中”的阴阳时间境域 | 第76-78页 |
(3) “时中”——在世存在的境界 | 第78-80页 |
结语 | 第80-81页 |
参考书目 | 第81-86页 |
后记 | 第86-88页 |
附件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