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J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财务造假文献研究第10-14页
        1.2.1 国内外财务造假动因研究第10-11页
        1.2.2 国内外财务造假手段研究第11-12页
        1.2.3 国内外财务造假防范与治理研究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研究框架第14-16页
2.财务造假的特征及基本理论第16-19页
    2.1 财务造假的特征第16页
        2.1.1 公司高管为造假主体第16页
        2.1.2 财务数据为造假客体第16页
        2.1.3 造假行为的连续性第16页
        2.1.4 实际盈利水平不变第16页
    2.2 财务造假的基本理论第16-19页
        2.2.1 奔福德定律第16-17页
        2.2.2 冰山理论第17页
        2.2.3 三角理论第17-18页
        2.2.4 GONE理论第18-19页
3.J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描述第19-27页
    3.1 J公司概况第19-22页
        3.1.1 公司的简介第19-21页
        3.1.2 公司的经营状况第21-22页
    3.2 J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第22-23页
    3.3 J公司财务造假事件的回顾第23-27页
        3.3.1 J公司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现第23-24页
        3.3.2 J公司财务造假事件的内容第24-25页
        3.3.3 J公司财务造假事件的后续第25-27页
4.J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第27-55页
    4.1 J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第27-34页
        4.1.1 J公司财务造假的机会第27-32页
        4.1.2 J公司财务造假的借口第32页
        4.1.3 J公司财务造假的压力第32-34页
    4.2 J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第34-38页
        4.2.1 虚构预付工程款第34-35页
        4.2.2 虚构采购数据第35-36页
        4.2.3 虚构货币资金第36-37页
        4.2.4 虚增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第37-38页
    4.3 J公司财务造假的影响分析第38-49页
        4.3.1 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第38-41页
        4.3.2 对公司信誉和形象的影响第41-42页
        4.3.3 对投资者的影响第42-44页
        4.3.4 对公司财务能力的影响第44-49页
    4.4 J公司与其他公司财务造假的比较分析第49-55页
        4.4.1 其他公司财务造假的情况第49-50页
        4.4.2 J公司与其他公司财务造假手段的比较第50-52页
        4.4.3 J公司与其他公司在奔福德定律下的比较第52-54页
        4.4.4 分析结论第54-55页
5.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措施第55-62页
    5.1 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约成本第55-57页
        5.1.1 建立多元化的退市标准体系第55-56页
        5.1.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失信成本第56页
        5.1.3 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第56-57页
    5.2 加强外部引导,减少造假机会第57-59页
        5.2.1 建立全面监督、重点监管的分行业监督体系第57-58页
        5.2.2 发展专业的做空机构第58页
        5.2.3 畅通企业筹资渠道第58-59页
    5.3 提高审计质量,预防财务造假第59-60页
        5.3.1 改进“供养式”审计收费制度第59页
        5.3.2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标准第59-60页
    5.4 加强内部治理,减少造假机会第60-62页
        5.4.1 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第60页
        5.4.2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第60-61页
        5.4.3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第61-62页
6.结论与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新能源产业融资效率评价研究--以上市公司为例
下一篇:优先股融资在Z公司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