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视角下的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 ·历史背景 | 第9-12页 |
| ·理论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视角的微观转向 | 第13-15页 |
| ·行动者变量的引入 | 第13-14页 |
| ·“过程—事件”的分析策略 | 第14-15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5-18页 |
| 第2章 微博打拐事件中的行动者及其资源分析 | 第18-30页 |
| ·微博打拐事件概述 | 第18-27页 |
| ·过程简述 | 第18-19页 |
| ·行动者分解 | 第19-27页 |
| ·行动者资源分析 | 第27-29页 |
| ·权威 | 第27-28页 |
| ·信息 | 第28页 |
| ·组织 | 第28-29页 |
| ·合法性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场域的界定及形成 | 第30-38页 |
| ·场域的概念 | 第30-31页 |
| ·将微博打拐行动视为一个场域 | 第31-32页 |
| ·场域的建构过程 | 第32-37页 |
| ·发端:议题的设置 | 第32-33页 |
| ·形成:从议题设置到公共事件 | 第33-35页 |
| ·导向:嵌入制度或者制度创新 | 第35-37页 |
| ·解体:行动者的退出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国家与社会互动的一般场域 | 第38-42页 |
| ·横向的时间视角 | 第38-39页 |
| ·纵向的剖面视角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结论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附录A:相关社会事件简述 | 第48-51页 |
| 附录B:相关部门文件 | 第51-58页 |
| 附录C:访谈记录 | 第58-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