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荧光探针识别机理 | 第13-17页 |
1.2.1 光致电子转移(PET)机理 | 第13-14页 |
1.2.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理 | 第14-15页 |
1.2.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理 | 第15-16页 |
1.2.4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机理 | 第16-17页 |
1.2.5 激基缔/复合物(exeimer/exciplex)机理 | 第17页 |
1.3 钯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3.1 基于螯合机理的钯离子荧光探针 | 第17-18页 |
1.3.2 基于钯催化Tsuji-Trost反应的荧光探针 | 第18-20页 |
1.3.3 基于钯催化芳基炔丙基醚断裂机理的荧光探针 | 第20-21页 |
1.4 硫化氢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21-28页 |
1.4.1 基于硫化氢还原反应的荧光探针 | 第21-23页 |
1.4.2 基于硫化氢亲核反应的荧光探针 | 第23-26页 |
1.4.3 与金属离子选择性结合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基于罗丹明B结构的Pd(Ⅱ)荧光探针的合成、光学性质及应用 | 第30-45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2.2.1 仪器和试剂 | 第31-32页 |
2.2.2 合成路线 | 第32页 |
2.2.3 黄河水以及自来水中钯离子检测实验 | 第32页 |
2.2.4 探针RL的合成 | 第32-33页 |
2.2.5 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33页 |
2.2.6 紫外光谱的测定 | 第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2.4 小结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第三章 基于香豆素-苯并噻唑结构的硫化氢荧光探针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应用 | 第45-63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50页 |
3.2.1 合成路线 | 第46页 |
3.2.2 仪器和试剂 | 第46-48页 |
3.2.3 细胞培养与成像 | 第48页 |
3.2.4 细胞存活率检测 | 第48-49页 |
3.2.5 探针CTN的合成 | 第49-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3.4 小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附图 | 第63-70页 |
硕士期间完成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表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