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3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4.1 国内关于理财产品风险匹配性管理的研究 | 第13-14页 |
1.4.2 国外关于理财产品风险匹配的研究 | 第14-17页 |
第2章 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匹配性分析基础 | 第17-34页 |
2.1 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类与介绍 | 第17-27页 |
2.1.1 现有银行理财产品的一般类别 | 第17-18页 |
2.1.2 银行自行设计理财产品主要种类及风险分级方法 | 第18-25页 |
2.1.3 银行代销理财产品主要种类及风险分级方法 | 第25-27页 |
2.2 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分级 | 第27-31页 |
2.2.1 自然人客户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分级 | 第28-30页 |
2.2.2 机构客户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分级 | 第30-31页 |
2.3 理财产品的匹配性管理 | 第31-34页 |
2.3.1 风险匹配的原则 | 第31-32页 |
2.3.2 不匹配情况的管理 | 第32-33页 |
2.3.3 持续的匹配性管理 | 第33-34页 |
第3章 我国银行理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4-46页 |
3.1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特性分析 | 第34-37页 |
3.2 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偏好分析 | 第37-39页 |
3.2.1 风险偏好理论 | 第37-39页 |
3.2.2 投资风险承受能力研究 | 第39页 |
3.3 各类银行理财产品诉讼案例剖析 | 第39-41页 |
3.4 相关投诉产生的根本原因分析 | 第41页 |
3.5 目前银行在理财产品风险匹配性管理的局限性 | 第41-46页 |
3.5.1 产品风险等级没有动态调整 | 第42页 |
3.5.2 风险承受能力分级评估中,客观因素对其影响权重过高 | 第42-44页 |
3.5.3 销售人员在客户风险能力评估问卷上难以做到独立公正 | 第44-46页 |
第4章 对于目前理财产品匹配性管理的改进建议 | 第46-53页 |
4.1 通过VAR值来对理财产品风险进行分级的探索 | 第46-47页 |
4.2 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分级中对客观因素的处理建议 | 第47-51页 |
4.3 未来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理财产品匹配性管理上的运用展望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