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5-6页 |
第1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本法理 | 第6-11页 |
1.1 惩罚性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 第6-7页 |
1.2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7-8页 |
1.3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 | 第8-11页 |
第2章 各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借鉴 | 第11-12页 |
2.1 英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11页 |
2.2 美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11-12页 |
2.3 德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12页 |
第3章 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状 | 第12-17页 |
3.1 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规定 | 第12-14页 |
3.2《侵权责任法》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 | 第14-16页 |
3.3《专利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是否属于惩罚性赔偿 | 第16-17页 |
第4章 我国现行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4.1 适用条件界定模糊 | 第17-18页 |
4.2 惩罚性赔偿金的赔偿数额标准不明确 | 第18页 |
4.3 举证责任分担不合理 | 第18-19页 |
4.4“知假买假”的行为能否获得惩罚性赔偿 | 第19页 |
第5章 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 | 第19-24页 |
5.1 将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加以明确,并建议对“欺诈”条款进行修改 | 第19-20页 |
5.2 建立科学有效的惩罚性赔偿额确定体系 | 第20-22页 |
5.3 合理划分举证责任 | 第22-23页 |
5.4 明确“消费者”的范围 | 第23-24页 |
结论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致谢 | 第27-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