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网络舆论生成中政府与网民互动问题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8-11页
        1.2.1 国内相关研究第8-10页
        1.2.2 国外相关研究第10-11页
        1.2.3 研究述评第11页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第11-13页
        1.3.1“互动”概念第11-12页
        1.3.2 互动仪式链理论第12-13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3-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页
        1.4.2 研究方法第13页
        1.4.3 技术路线图第13-15页
2 网络舆论生成中政府与网民互动的必要性第15-20页
    2.1 网络舆论生成特点的要求第15-17页
        2.1.1 生成途径多元化与舆论失控的要求第15页
        2.1.2 生成主体诉求复杂与理性缺失的要求第15-16页
        2.1.3 生成议题高敏感性与快速反转的要求第16-17页
    2.2 政府执政理念转变的需要第17-18页
        2.2.1 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需要第17页
        2.2.2 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管理转变的需要第17-18页
    2.3 优化网络舆情管理的有力保障第18-20页
        2.3.1 提升舆情监督和引导的效率第18-19页
        2.3.2 促进网络舆情管理的有效实施第19-20页
3 网络舆论生成中政府与网民互动现状分析第20-33页
    3.1 互动平台:一元传播平台到多元传播平台第20-26页
        3.1.1 政府自建的多元互动平台第20-24页
        3.1.2 政府和其他信息资源合作的互动平台第24-26页
    3.2 互动方式:官方主导到多元主体自主协商第26-29页
        3.2.1 管理式互动第26页
        3.2.2 围观式互动第26-28页
        3.2.3 参与式互动第28-29页
    3.3 互动议题:应急式互动到常规化互动第29-33页
        3.3.1 基于热点和危机议题的应急式互动第29-30页
        3.3.2 基于政府需求议题的常规性互动第30-31页
        3.3.3 基于公众需求议题的日常性互动第31-33页
4 网络舆论生成中政府与网民互动问题个案研究第33-51页
    4.1 个案综述第33-38页
        4.1.1 案例选择第33-34页
        4.1.2 事件回顾第34-35页
        4.1.3 样本选择第35页
        4.1.4 类目编码第35-38页
    4.2 互动主体间的错位现象第38-40页
        4.2.1 网民成为信息来源,政府成为“迟到者”第38-39页
        4.2.2 网民与政府关注主题不同步第39-40页
    4.3 互动主体间话语抗争第40-49页
        4.3.1 政府:自说自话第40-45页
        4.3.2 网民:消解官方话语第45-49页
    4.4 作为协调的媒体第49-51页
        4.4.1“上传下达”搭建沟通桥梁第49页
        4.4.2 与网民“议程设置”互动第49-51页
5 网络舆论生成中政府与网民互动问题研究第51-60页
    5.1 政府强势话语主导与舆论反弹效应第51-55页
        5.1.1 自我言说第51-53页
        5.1.2 监管取代互动第53-55页
    5.2 政府回应能力较薄弱,回应机制缺陷第55-57页
        5.2.1 以“迟到形象”出场第55-56页
        5.2.2 网络新闻发言人不能及时、准确回应第56-57页
    5.3 平台缺乏精细化运作,舆情善后机制不完善第57-60页
        5.3.1 平台利用泛化,沟通渠道不畅第57-58页
        5.3.2 回应方式缺乏针对性第58页
        5.3.3 舆情事件善后机制不完善第58-60页
6 网络舆论生成中政府与网民互动对策与建议第60-69页
    6.1 利用大数据监测平台关注民意,实行软性沟通与疏导第60-63页
        6.1.1 创建大数据舆情监测平台,掌握民意动向第60-61页
        6.1.2 创新话语形式,平衡专业性和通俗性第61-62页
        6.1.3 政府引导网民参与调查,合力解决事件第62-63页
    6.2 优化政府回应组织结构,提高政府回应能力第63-66页
        6.2.1 建立各层级政府部门间的联动机制第63-64页
        6.2.2 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激励与容错机制第64-65页
        6.2.3 重视与精英、网络自组织间的合作第65-66页
    6.3 多措并举提升平台的运营能力,完善善后机制第66-69页
        6.3.1 依托专业媒体人,提高政府网络平台信息传播能力第66页
        6.3.2 有针对性的利用平台发布信息第66-67页
        6.3.3 建立事后监督与评价总结机制第67-69页
结语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3-74页
致谢第74-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连市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D市财政局绩效考核体系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