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经济开发区和谐征地拆迁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 1.2.1 境外文献综述 | 第14页 |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5-18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和谐征地拆迁的理论分析 | 第18-26页 |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1页 |
| 2.1.1 土地征收与征用 | 第18-19页 |
| 2.1.2 征地拆迁与城市房屋拆迁 | 第19-20页 |
| 2.1.3 和谐征地拆迁的内涵 | 第20-21页 |
| 2.2 和谐征地拆迁的原则 | 第21-22页 |
| 2.2.1 相互信任原则 | 第21-22页 |
| 2.2.2 公平合理原则 | 第22页 |
| 2.2.3 阳光透明原则 | 第22页 |
| 2.2.4 平等合作原则 | 第22页 |
| 2.3 和谐征地拆迁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 2.3.1 和谐理论 | 第22-23页 |
|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 2.3.3 善治理论 | 第24-26页 |
| 第3章 双峰经济开发区征地拆迁的现状分析 | 第26-40页 |
| 3.1 双峰经济开发区征地拆迁的基本概况 | 第26-31页 |
| 3.1.1 双峰经济开发区概述 | 第26-27页 |
| 3.1.2 双峰经济开发区征地拆迁概述 | 第27-31页 |
| 3.2 双峰经济开发区征地拆迁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 3.2.1 政策层面问题 | 第31-33页 |
| 3.2.2 政策执行问题 | 第33-35页 |
| 3.3 双峰经济开发区征地拆迁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40页 |
| 3.3.1 征地拆迁过程公民参与度不够 | 第35-36页 |
| 3.3.2 征地拆迁队伍的素质存在不足 | 第36-37页 |
| 3.3.3 征地拆迁成效过于依赖“人治” | 第37-38页 |
| 3.3.4 征地款的发放监管机制不完善 | 第38页 |
| 3.3.5 失地农民后续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38-40页 |
| 第4章 双峰经济开发区和谐征地拆迁的对策与措施 | 第40-50页 |
| 4.1 明确双峰经济开发区和谐征地拆迁的指导思想 | 第40页 |
| 4.2 建立平等的公民参与机制 | 第40-43页 |
| 4.2.1 转变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 第40-41页 |
| 4.2.2 征地过程中公民参与机制探索 | 第41-43页 |
| 4.3 加强征地拆迁的队伍建设 | 第43-44页 |
| 4.3.1 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 | 第43页 |
| 4.3.2 发扬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 | 第43-44页 |
| 4.3.3 提高征地拆迁人员的能力素质 | 第44页 |
| 4.4 实施阳光规范的征地拆迁 | 第44-46页 |
| 4.4.1 提高征地拆迁信息透明度 | 第45页 |
| 4.4.2 规范政府征地拆迁行为 | 第45-46页 |
| 4.4.3 严格统一征地拆迁补偿标准 | 第46页 |
| 4.5 完善失地农民的保障体系 | 第46-50页 |
| 4.5.1 加强征地款监管 | 第47页 |
| 4.5.2 实行先安置后拆迁制度 | 第47-48页 |
| 4.5.3 施行多元化失地保障制度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