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员工持股对内部监督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0-11页
        1.2.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2.2 研究方法第11页
    1.3 研究框架第11-12页
    1.4 研究创新点第12-15页
2 文献综述第15-29页
    2.1 员工持股的研究综述第15-20页
        2.1.1 员工持股的概念界定第15-16页
        2.1.2 员工持股的影响因素第16-17页
        2.1.3 员工持股的实施效果第17-19页
        2.1.4 员工持股的构成维度第19-20页
    2.2 内部监督有效性的研究综述第20-23页
        2.2.1 内部监督有效性的概念界定第20-21页
        2.2.2 内部监督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第21-23页
        2.2.3 内部监督有效性的构成维度第23页
    2.3 产权性质的研究综述第23-25页
    2.4 员工持股资金来源的研究综述第25-26页
    2.5 研究述评第26-29页
3.员工持股对内部监督有效性影响的机理分析与假设构建第29-39页
    3.1 员工持股对内部监督有效性的影响分析第29-34页
        3.1.1 员工持有股权比例对内部监督有效性的影响分析第31-32页
        3.1.2 员工持股人数比例对内部监督有效性的影响分析第32-34页
    3.2 产权性质和员工持股资金来源对员工持股与内部监督有效性的影响分析第34-37页
        3.2.1 产权性质对员工持股与内部监督有效性的影响分析第34-35页
        3.2.2 员工持股资金来源对员工持股与内部监督有效性的影响分析第35-37页
    3.3 模型构建第37-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4.员工持股对内部监督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与预调研第39-51页
    4.1 变量测度第39-42页
        4.1.1 员工持股第39-40页
        4.1.2 内部监督有效性第40-41页
        4.1.3 调节变量第41-42页
        4.1.4 控制变量第42页
    4.2 问卷设计与预问卷分析第42-48页
        4.2.1 预试问卷设计第42-43页
        4.2.2 预试问卷的项目分析第43-45页
        4.2.3 预试问卷的效度分析第45-47页
        4.2.4 预试问卷的信度分析第47-48页
    4.3 正式问卷第48-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5 员工持股对内部监督有效性影响的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第51-81页
    5.1 数据收集及样本描述第51-52页
    5.2 数据质量分析第52-57页
        5.2.1 正态分布检验第52-53页
        5.2.2 信度分析第53-54页
        5.2.3 效度分析第54-57页
        5.2.4 相关性分析第57页
    5.3 差异性分析第57-63页
        5.3.1 不同企业特征在主变量上的差异性第58-60页
        5.3.2 不同人员特征在主变量上的差异性第60-63页
    5.4 回归分析第63-72页
        5.4.1 员工持股与内部监督有效性的假设检验第63-67页
        5.4.2 产权性质和员工持股资金来源调节作用的假设检验第67-72页
    5.5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第72-74页
    5.6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4-78页
        5.6.1 员工持股与内部监督有效性检验结果讨论第75-76页
        5.6.2 产权性质和员工持股资金来源的调节作用检验结果讨论第76-78页
    5.7 本章小结第78-81页
6.结论与展望第81-87页
    6.1 研究结论第81-82页
    6.2 对策建议第82-85页
        6.2.1 政府层面第82-83页
        6.2.2 企业层面第83-84页
        6.2.3 员工层面第84-85页
    6.3 研究展望第85-87页
致谢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7页
附录第97-10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盟·湖南名优产品交易会的口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阎连科小说《受活》英译本翻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