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论文

牡丹江市高中家校合作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页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目的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基本概念界定第11-12页
        (一)学校教育第11页
        (二)家庭教育第11页
        (三)家校合作第11-12页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第12-20页
        (一)国外家校合作研究综述第12-17页
        (二)国内家校合作研究综述第17-20页
    五、研究方法第20-21页
        (一) 文献资料法第20页
        (二)问卷调查法第20页
        (三)访谈法第20-21页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25页
    一、教育学个体发展三因素理论第21-22页
    二、社会学重叠影响阈理论第22-23页
    三、生态学的系统模型理论第23-25页
第三章 牡丹江市高中家校合作调查第25-45页
    一、调查研究设计第25-26页
        (一)研究假设第25页
        (二)研究工具第25-26页
        (三)调查对象第26页
    二、调查研究实施第26-27页
        (一)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第26页
        (二)访谈第26-27页
    三、调查结果分析第27-45页
        (一)合作意识第27-31页
        (二)合作态度第31-35页
        (三)合作内容第35-39页
        (四)合作方式第39-45页
第四章 牡丹江市高中家校合作问题及建议第45-57页
    一、牡丹江市高中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第45-50页
        (一)家校合作没有形成家校间常规性制度第45-47页
        (二)家校合作内容不均衡第47-48页
        (三)家校合作主体关系观念的不平等第48-49页
        (四)家校合作意识不够主动第49-50页
        (五)家校合作认知缺乏换位思考第50页
    二、牡丹江市高中家校合作问题原因分析第50-53页
        (一)客观原因第50-52页
        (二)主观原因第52-53页
    三、解决问题建议第53-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附录第61-65页
    一、教师问卷第61-62页
    二、家长问卷第62-64页
    三、班主任的访谈提纲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科学本质视角下高中物理中科学史内容对比研究--以人教版和沪科版选修3系列为例
下一篇:初中班主任岗位认同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