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2-20页
    一、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研究现状第13-19页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概念的研究第13-14页
        (二)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意义研究第14-15页
        (三)关于大学生劳动观存在问题的研究第15-16页
        (四)关于大学生劳动观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第16-17页
        (五)关于加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对策研究第17-19页
    三、研究方法第19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9页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法第19页
    四、论文创新之处第19-20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观点及其教育价值第20-30页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观点第20-27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观及其教育思想第20-24页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观及其教育思想第24-27页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教育价值第27-30页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教育价值第27-28页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基本要求第28-30页
第二章 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重要性第30-36页
    一、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第30-31页
        (一)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第30-31页
        (二)高校德育的有效方式第31页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第31-32页
        (一)看新闻、学政治,领导人形象影响大学生第32页
        (二)网络宣传,倡导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第32页
    三、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32-36页
        (一)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第33页
        (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第33-36页
第三章 当前大学生劳动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6-42页
    一、大学生劳动观存在的问题第36-37页
        (一)劳动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第36页
        (二)劳动意识淡薄,劳动习惯差第36-37页
        (三)对体力劳动的认同度不高第37页
        (四)自制能力差,心理素质弱第37页
    二、大学生劳动观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7-42页
        (一)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第38-39页
        (二)学校劳动观教育的弱化第39页
        (三)家庭教育的偏颇第39-40页
        (四)大学生自身辨识能力差第40-42页
第四章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对策思考第42-54页
    一、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教育第42-43页
        (一)整合完善课程体系第42页
        (二)注重课程价值观引导第42-43页
    二、注重大学生劳动技能训练和培养第43-45页
        (一)学校与社会企业对接,拓展实践平台第43-44页
        (二)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增加就业机会第44页
        (三)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培养服务精神第44-45页
    三、建设劳动教育第二课堂第45-47页
        (一)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第45-46页
        (二)入职及职业发展前对自我劳动观的培养第46-47页
    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作用第47-50页
        (一)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第48页
        (二)确立“慎独”劳动的取向第48-49页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49-50页
    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第50-54页
        (一)矫正家长的教育观第50页
        (二)使劳动教育成为家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第50-51页
        (三)学校组织集体劳动,加强劳动观制度管理第51页
        (四)结合就业指导,实施有偿劳动教育第51-54页
结语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研究
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