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路线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6页 |
2.1 生鲜电商及其物流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2.1.1 生鲜及生鲜电商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生鲜电商物流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 风险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2.1 风险的定义 | 第19-20页 |
2.2.2 风险的性质和特征 | 第20-21页 |
2.2.3 风险测度的基本理论 | 第21页 |
2.2.4 生鲜电商物流风险的基本理论 | 第21-22页 |
2.3 我国生鲜电商及其物流的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2.3.1 我国生鲜电商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2.3.2 我国生鲜电商物流的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2.4 生鲜电商物流的问题分析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生鲜电商物流风险测度指标体系 | 第26-34页 |
3.1 我国生鲜电商物流风险来源及其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3.1.1 生鲜电商物流的外部环境风险分析 | 第26-27页 |
3.1.2 生鲜电商物流的内部流程风险分析 | 第27-28页 |
3.2 风险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构建思路 | 第28-30页 |
3.2.1 设计原则 | 第28-29页 |
3.2.2 构建思路 | 第29-30页 |
3.3 风险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度标准 | 第30-34页 |
3.3.1 风险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1页 |
3.3.2 风险测度指标体系的测度标准 | 第31-34页 |
第四章 生鲜电商物流风险测度的实证分析 | 第34-52页 |
4.1 基于FAHP的生鲜电商物流风险测度模型 | 第34-39页 |
4.1.1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34-37页 |
4.1.2 风险测度模型的基本步骤 | 第37-39页 |
4.2 顺丰优选及其物流风险分析 | 第39-41页 |
4.2.1 顺丰优选简介 | 第39-40页 |
4.2.2 顺丰优选物流风险分析 | 第40-41页 |
4.3 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测度指标权重 | 第41-48页 |
4.3.1 构造判断矩阵 | 第42-43页 |
4.3.2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43-46页 |
4.3.3 层次总排序 | 第46-48页 |
4.4 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风险等级评估 | 第48-51页 |
4.5 评估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生鲜电商物流风险控制与防范对策 | 第52-56页 |
5.1 生鲜电商物流风险控制体系 | 第52页 |
5.2 生鲜电商物流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 第52-56页 |
5.2.1 完善生鲜电商及其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52-53页 |
5.2.2 建立电商交易的诚信机制和交易争端解决机制 | 第53页 |
5.2.3 加快物流技术创新发展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第53页 |
5.2.4 加大生鲜电商物流各环节间的合作 | 第53-54页 |
5.2.5 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 第54页 |
5.2.6 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 第54页 |
5.2.7 健全企业精细化管理制度 | 第54-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6.2 前景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附录一 | 第64-65页 |
附录二:生鲜电商物流风险测度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第65-69页 |
附录三:生鲜电商物流风险等级评估调查问卷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