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会瑕疵决议效力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一、股东会瑕疵决议概述 | 第11-24页 |
| (一)股东会决议的内涵 | 第11-13页 |
| (二)股东会决议的性质 | 第13-18页 |
| 1.法律行为说与意思形成说 | 第13-15页 |
| 2.对法律行为说的质疑 | 第15-18页 |
| (三)股东会瑕疵决议的成因 | 第18-21页 |
| 1.正当股东会决议效力的法理分析 | 第18-20页 |
| 2.程序瑕疵 | 第20-21页 |
| 3.内容瑕疵 | 第21页 |
| (四)股东会瑕疵决议的类型划分 | 第21-24页 |
| 1.对“二分法”划分逻辑的区分 | 第21-22页 |
| 2.“三分法”决议不存在之争 | 第22页 |
| 3.本文观点 | 第22-24页 |
| 二.程序瑕疵决议及其法律后果 | 第24-31页 |
| (一)召集程序瑕疵 | 第24-29页 |
| 1.未召集 | 第25页 |
| 2.召集权瑕疵 | 第25-27页 |
| 3.通知瑕疵 | 第27-29页 |
| (二)表决程序瑕疵 | 第29-31页 |
| 1.伪造签名 | 第29-30页 |
| 2.表决权代理瑕疵 | 第30-31页 |
| 三、内容瑕疵决议及其法律后果 | 第31-36页 |
| (一)违反强行性规范 | 第31-32页 |
| (二)违反公司章程 | 第32-33页 |
| (三)滥用股东权利 | 第33-34页 |
| (四)股东会决议越权 | 第34-36页 |
| 四、股东会决议瑕疵的治愈 | 第36-38页 |
| (一)基于时效届满的治愈 | 第36-37页 |
| (二)基于股东同意的治愈 | 第37页 |
| (三)重新作出决议 | 第37-38页 |
| 五、股东会瑕疵决议的司法救济 | 第38-42页 |
| (一)决议撤销之诉 | 第38-40页 |
| 1.原告 | 第38-39页 |
| 2.被告 | 第39页 |
| 3.起诉期间 | 第39页 |
| 4.滥诉的防止 | 第39-40页 |
| 5.判决效力 | 第40页 |
| (二)决议无效之诉 | 第40-42页 |
| 1.原告 | 第40页 |
| 2.起诉期间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