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有组织犯罪侦查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3页
1 有组织犯罪的界定第13-18页
    1.1 域外有组织犯罪的界定第13-14页
    1.2 我国学者对有组织犯罪的界定第14-16页
    1.3 本文研究的有组织犯罪第16-18页
2 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现状及特点第18-28页
    2.1 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现状第18-22页
        2.1.1 总体发案形势第18-19页
        2.1.2 地域分布状况第19-20页
        2.1.3 主要涉案类型第20-22页
    2.2 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特点第22-28页
        2.2.1 组织特征:组织形式合法化,结构呈三级形态第22-24页
        2.2.2 经济特征:获利途径多元化,暴力垄断经营第24-25页
        2.2.3 手段特征:暴力化程度降低,软暴力趋势上升第25-26页
        2.2.4“保护伞”特征:政权腐蚀程度加剧,寻求政治保护第26-28页
3 有组织犯罪的侦查困境及成因分析第28-36页
    3.1 有组织犯罪的侦查困境第28-31页
        3.1.1 组织伪装性强,涉黑线索发现难第28-29页
        3.1.2 组织管理严格,核心成员查明难第29页
        3.1.3 证人保护不力,证言收集难第29-30页
        3.1.4 内外因素交困,审讯突破难第30-31页
    3.2 有组织犯罪侦查困境的成因第31-36页
        3.2.1 缺乏专业的有组织犯罪侦查队伍第31-32页
        3.2.2 情报收集工作滞后,缺乏深度经营第32页
        3.2.3 多部门联合打击机制阙如第32-33页
        3.2.4 证人保护制度粗疏第33-34页
        3.2.5 打黑主体保护制度缺失第34-36页
4 有组织犯罪侦查困境的对策第36-60页
    4.1 合理借鉴域外反有组织犯罪的侦查对策第36-39页
        4.1.1 法国反有组织犯罪的成功对策第36-37页
        4.1.2 美国反有组织犯罪的成功对策第37-38页
        4.1.3 域外反有组织犯罪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38-39页
    4.2 加强以责任制为核心的有组织犯罪侦查队伍建设第39-41页
        4.2.1 成立专门的有组织犯罪侦查机构第39-40页
        4.2.2 实行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办案制度第40页
        4.2.3 加强对有组织犯罪侦查队伍的保护第40-41页
    4.3 强化有组织犯罪线索型情报的收集与研判第41-46页
        4.3.1 社会群众的线索拓展第42页
        4.3.2 涉黑行业的线索拓展第42页
        4.3.3 重点案件的二次研判拓展第42-43页
        4.3.4 实施秘密侦查的深度拓展第43-44页
        4.3.5 实行风险评估预先发现线索第44-46页
        4.3.6 加强线索型情报的研判第46页
    4.4 深度实施侦查经营第46-49页
        4.4.1 侦查经营的概念第46-47页
        4.4.2 侦查经营的方法第47-48页
        4.4.3 侦查经营流程第48-49页
    4.5 强化预审工作,引入审讯交易制度第49-54页
        4.5.1 周密制定审讯计划第49-50页
        4.5.2 准确把握审讯突破口第50-51页
        4.5.3 有组织犯罪审讯之展望——引入审讯交易制度第51-54页
    4.6 创建有组织犯罪联合侦办机制第54-56页
        4.6.1 构建公、检联合侦办机制第54-55页
        4.6.2 构建公安机关与政府部门的协助调查机制第55-56页
    4.7 以促成审判中心主义为目标——完善证人保护制度第56-60页
        4.7.1 完善证人保护制度是审判中心主义的必然要求第56页
        4.7.2 制定证人保护的规范性文件第56-57页
        4.7.3 确立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第57-58页
        4.7.4 实行分类分级保护第58页
        4.7.5 完善证人保护程序第58-60页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事巡回审判制度研究
下一篇: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