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6页 |
1. 导论 | 第16-30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6-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21页 |
·理论意义 | 第18-20页 |
·实践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研究结论与主要创新点 | 第26-30页 |
·研究结论 | 第26-2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7-30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30-75页 |
·理论基础:人性假设与激励理论 | 第30-37页 |
·人性的基本假设 | 第30-32页 |
·激励理论 | 第32-37页 |
·文献综述 | 第37-74页 |
·交换关系与交换关系感知 | 第38-48页 |
·工作满意度 | 第48-59页 |
·员工个体行为:角色外行为和角色内行为 | 第59-69页 |
·个体控制点与组织自尊 | 第69-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3. 研究设计与预调查 | 第75-102页 |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75-83页 |
·理论模型 | 第75-79页 |
·研究假设 | 第79-83页 |
·预调查与数据的预处理 | 第83-101页 |
·结构方程模型前提假定检验 | 第83-89页 |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Common Method Biases,CMB) | 第89-90页 |
·理论模型的内外质量检验 | 第9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4.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102-144页 |
·人口统计特征的控制效应检验 | 第102-109页 |
·教育程度的控制效应检验 | 第103-104页 |
·性别特征的控制效应检验 | 第104-105页 |
·婚姻状况的控制效应检验 | 第105页 |
·年龄的控制效应检验 | 第105-107页 |
·工作年限的控制效应检验 | 第107-108页 |
·工作单位所有制形式的控制效应检验 | 第108-109页 |
·员工交换关系感知对员工个体行为的主效应检验 | 第109-114页 |
·员工社会交换关系感知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研究 | 第109-111页 |
·员工经济交换关系感知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研究 | 第111-113页 |
·解释与讨论 | 第113-114页 |
·中介效应检验 | 第114-138页 |
·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概述 | 第114-117页 |
·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 | 第117-137页 |
·解释与讨论 | 第137-138页 |
·调节效应检验 | 第138-143页 |
·调节效应检验方法概述 | 第139-141页 |
·调节效应检验及其结果 | 第141-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44-152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44-145页 |
·基于本研究的实践启示 | 第145-150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150-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8页 |
附录 | 第168-173页 |
致谢 | 第173-175页 |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