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水浸状叶片突变体wss1的性状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英文缩略表第10-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4页
    1.1 植物细胞膜系统第11页
    1.2 植物逆境生理第11-17页
        1.2.1 植物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与Ca~(2+)偶联的CDPK和SOS信号传导途径第13页
        1.2.3 与Ca~(2+)信号无关的的MAPK信号传递途径第13-14页
        1.2.4 依赖ABA的信号传导途径第14-15页
        1.2.5 植物不依赖ABA的信号传导途径第15-16页
        1.2.6 与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相关的基因产物第16-17页
    1.3 表观遗传学第17-18页
        1.3.1 表观遗传学定义第17页
        1.3.2 甲基化第17-18页
        1.3.3 组蛋白修饰第18页
    1.4 分子标记第18-22页
        1.4.1 简单重复序列(SSR)第18-19页
        1.4.2 单核苷酸多态(SNP)第19页
        1.4.3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第19-20页
        1.4.4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第20页
        1.4.5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第20-21页
        1.4.6 表达序列标签(EST)及EST-SSR第21页
        1.4.7 序列标签位点(STS)第21-22页
        1.4.8 插入/缺失分子标记(InDel)第22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4-33页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4-26页
        2.1.1 植物材料第24页
        2.1.2 常用化学试剂第24-26页
    2.2 试验方法第26-33页
        2.2.1 突变体库构建第26页
        2.2.2 农艺性状考察第26页
        2.2.3 叶片下表皮细胞观察第26页
        2.2.4 叶片细胞膜透性观察第26-27页
        2.2.5 水稻白叶枯病原菌接种第27页
        2.2.6 InDel分子标记的开发第27页
        2.2.7 F_2群体构建与遗传分析第27页
        2.2.8 基因定位第27-30页
            2.2.8.1 提取水稻叶片基因组DNA第27-28页
            2.2.8.2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28页
            2.2.8.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28-29页
            2.2.8.4 基因初步定位第29-30页
        2.2.9 水稻叶片总RNA的提取、纯化及反转第30-32页
            2.2.9.1 提取水稻叶片总RNA第30-31页
            2.2.9.2 纯化水稻叶片RNA第31-32页
            2.2.9.3 水稻叶片RNA的反转第32页
        2.2.10 荧光定量PCR(qRT-PCR)第32-33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3-44页
    3.1 突变体库筛选及表型分析第33-34页
    3.2 叶片细胞学观察第34-35页
    3.3 叶片细胞膜透性观察第35-36页
    3.4 野生型突变体田间接种鉴定第36页
    3.5 突变体的遗传分析第36页
    3.6 水浸状突变体wss1的分子标记定位第36-40页
    3.7 候选基因测序及分析第40-41页
    3.8 预测功能基因的表达分析第41-44页
第四章 讨论第44-47页
    4.1 水浸状突变性状的初探第44页
    4.2 定位群体偏分离及分子标记定位较远的可能原因第44-45页
    4.3 候选基因分析第45-47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6页
致谢第56-57页
作者简历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个水稻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图位克隆
下一篇:利用回交导入系群体定位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及脂肪酸含量Q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