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菌类(食用菌)论文

金福菇等四种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多态性研究

摘要第17-18页
ABSTRACT第18-1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0-38页
    1 金福菇、大球盖菇、猴头菇、茶树菇的概述第20-23页
        1.1 金福菇的生物特性及其食药用价值第20页
        1.2 大球盖菇的生物特性及其食药用价值第20-22页
        1.3 猴头菇的生物特性及其食药用价值第22-23页
        1.4 茶树菇的生物特性及其食药用价值第23页
    2 分子标记及其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第23-36页
        2.1 应用于食用菌研究的分子标记第24-30页
            2.1.1 同工酶标记第24-25页
            2.1.2 RFLP标记第25页
            2.1.3 RAPD标记第25-26页
            2.1.4 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第26页
            2.1.5 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SSR)第26-27页
            2.1.6 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第27-28页
            2.1.7 SCAR标记第28-29页
            2.1.8 AFLP标记第29页
            2.1.9 核糖图谱(聚合酶链反应酶解图谱)第29-30页
            2.1.10 DNA芯片生物技术第30页
        2.2 分子标记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第30-36页
            2.2.1 品种(杂种、融合子、转化子)鉴定与遗传分析第30-32页
            2.2.2 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第32-33页
            2.2.3 构建遗传图谱和基因克隆及基因定位第33-35页
            2.2.4 研究核糖体(rDNA)与线粒体(mtDNA)遗传第35-36页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策略第36-38页
第二章 金福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SCAR标记的建立第38-6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46页
        1.1 材料第38-40页
            1.1.1 供试菌株第38页
            1.1.2 生化试剂第38-39页
            1.1.3 培养基第39页
            1.1.4 主要试剂溶液配制第39页
            1.1.5 试剂仪器第39-40页
        1.2 方法第40-45页
            1.2.1 菌丝培养第40页
            1.2.2 CTAB法提取金福菇基因组DNA第40-41页
            1.2.3 基因组DNA电泳检测第41页
            1.2.4 金福菇基因组DNA的RAPD-PCR、ISSR-PCR、SRAP-PCR扩增第41-42页
            1.2.5 目的片段的回收第42-43页
            1.2.6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3页
            1.2.7 与载体的连接第43页
            1.2.8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热激法)第43页
            1.2.9 转化产物的鉴定第43-44页
            1.2.10 测序分析第44页
            1.2.11 SCAR引物的设计第44-45页
            1.2.12 SCAR标记的验证第45页
        1.3 数据分析第45-46页
            1.3.1 扩增条带的统计第45页
            1.3.2 多态位点的分析第45-46页
            1.3.3 聚类分析第4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6-59页
        2.1 DNA的提取第46-47页
        2.2 金福菇的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第47-56页
            2.2.1 RAPD分析第47-50页
            2.2.2 ISSR分析第50-52页
            2.2.3 SRAP分析第52-54页
            2.2.4 金福菇的SRAP,RAPD,ISSR综合分析第54-56页
        2.3 金福菇的SCAR标记的建立第56-59页
            2.3.1 特异标记片段回收纯化第56页
            2.3.2 转化结果第56页
            2.3.3 标记片段的测序结果与分析第56-57页
            2.3.4 SCAR引物设计第57页
            2.3.5 SCAR标记的验证结果第57-58页
            2.3.6 金福菇的SCAR标记分析第58-59页
            2.3.7 SCAR标记鉴定结果第59页
    3 讨论第59-62页
第三章 大球盖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SCAR标记的建立第62-7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1.1 材料第62页
            1.1.1 供试菌株第62页
            1.1.2 生化试剂仪器(同第二章)第62页
        1.2 方法第62-63页
            1.2.1 CTAB法提取大球盖菇基因组DNA(同第二章)第62页
            1.2.2 RAPD、ISSR、SRAP反应引物第62-63页
            1.2.3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同第二章)第63页
            1.2.4 SCAR标记的建立(同第二章)第63页
        1.3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第6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3-76页
        2.1 大球盖菇的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第63-72页
            2.1.1 大球盖菇的RAPD分析第63-66页
            2.1.2 大球盖菇的ISSR分析第66-68页
            2.1.3 大球盖菇的SRAP分析第68-71页
            2.1.4 大球盖菇的RAPD、ISSR、SRAP综合分析第71-72页
        2.2 大球盖菇SCAR标记的建立第72-76页
            2.2.1 特异标记片段回收纯化第72页
            2.2.2 转化结果第72页
            2.2.3 标记片段的测序结果与分析第72-73页
            2.2.4 SCAR引物设计第73页
            2.2.5 SCAR标记的验证结果第73-74页
            2.2.6 大球盖菇的SCAR标记分析第74-75页
            2.2.7 SCAR标记鉴定结果第75-76页
    3 讨论第76-78页
第四章 猴头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SCAR标记的建立第78-9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8-79页
        1.1 材料第78-79页
            1.1.1 供试菌株第78-79页
            1.1.2 生化试剂仪器(同第二章)第79页
        1.2 方法第79页
            1.2.1 CTAB法提取猴头菇基因组DNA(同第二章)第79页
            1.2.2 RAPD、ISSR、SRAP反应引物第79页
            1.2.3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同第二章)第79页
            1.2.4 SCAR标记的建立(同第二章)第79页
        1.3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第7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9-94页
        2.1 猴头菇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分析第79-89页
            2.1.1 猴头菇的RAPD分析第79-83页
            2.1.2 猴头菇的ISSR分析第83-86页
            2.1.3 猴头菇的SRAP分析第86-87页
            2.1.4 猴头菇的RAPD、ISSR、SRAP综合分析第87-89页
        2.2 猴头菇的SCAR标记的建立第89-94页
            2.2.1 特异标记片段回收纯化第89页
            2.2.2 转化结果第89-90页
            2.2.3 标记片段的测序结果与分析第90页
            2.2.4 SCAR引物设计第90-91页
            2.2.5 SCAR标记的验证结果第91-92页
            2.2.6 猴头菇的SCAR标记分析第92-93页
            2.2.7 SCAR标记鉴定结果第93-94页
    3 讨论第94-97页
第五章 茶树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SCAR标记的建立第97-12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7-98页
        1.1 材料第97-98页
            1.1.1 供试菌株第97-98页
            1.1.2 生化试剂仪器(同第二章)第98页
        1.2 方法第98页
            1.2.1 CTAB法提取茶树菇基因组DNA(同第二章)第98页
            1.2.2 RAPD、ISSR、SRAP反应引物第98页
            1.2.3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同第二章)第98页
            1.2.4 SCAR标记的建立(同第二章)第98页
        1.3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第9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8-118页
        2.1 茶树菇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分析第98-112页
            2.1.1 茶树菇的RAPD分析第98-103页
            2.1.2 茶树菇的ISSR分析第103-107页
            2.1.3 茶树菇的SRAP分析第107-110页
            2.1.4 茶树菇的RAPD、ISSR、SRAP综合分析第110-112页
        2.2 茶树菇的SCAR标记的建立第112-118页
            2.2.1 特异标记片段回收纯化第112-113页
            2.2.2 转化结果第113页
            2.2.3 标记片段的测序结果与分析第113页
            2.2.4 SCAR引物设计第113-114页
            2.2.5 SCAR标记的验证结果第114-115页
            2.2.6 茶树菇的SCAR标记分析第115-117页
            2.2.7 SCAR标记鉴定结果第117-118页
    3 讨论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7页
附录第127-164页
致谢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铁路系杆拱桥的施工控制仿真分析
下一篇:硝苯地平渗透泵型控释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