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8页 |
第一章 朱自清的学术研究与《诗言志辨》的成书 | 第8-14页 |
(一) 朱自清的生平与学术研究 | 第9-10页 |
(二) 对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的广泛争论之评论 | 第10-14页 |
第二章 《诗言志辨》所揭示的中国古代诗论脉络 | 第14-29页 |
(一) “诗言志”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 | 第14-16页 |
(二) 解析“诗言志”诗论本质 | 第16-21页 |
1、“诗言志”初始探源 | 第16-17页 |
2、“诗言志”内涵把握 | 第17-19页 |
3、“诗言志”与“诗缘情”之比较 | 第19-21页 |
(三) 解读四个传统诗论“意念” | 第21-24页 |
1、《诗言志》 | 第21-22页 |
2、《比兴》 | 第22-23页 |
3、《诗教》 | 第23页 |
4、《正变》 | 第23-24页 |
(四) 《诗言志辨》的学术方法和治学精神 | 第24-29页 |
1、大处着眼与小处入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2、考据和批评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3、语义分析与考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4、谨严细致的治学精神,求是致用的科学态度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诗言志辨》对新诗批评与新诗创作的影响 | 第29-36页 |
(一) 新批评是对传统诗论的继承与创新 | 第29-35页 |
1、运用语言分析法解诗 | 第29-30页 |
2、从“言志”、“载道”到“为人生”的诗学主张 | 第30-32页 |
3、新诗应继承传统,吸纳外来成分,促进新诗转型 | 第32-35页 |
(二) 自觉进行新诗创作,为新诗理论奠定实践基础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诗言志辨》在中国文论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 第36-39页 |
(一) “史”研究与专题研究之比较 | 第36-37页 |
(二) 专题研究以中西融合观念为基础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