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1.1 甜叶菊的研究概况 | 第8页 |
1.2 甜叶菊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 | 第8-11页 |
1.2.1 甜菊糖类化学成分 | 第8-9页 |
1.2.2 酚酸类化学成分 | 第9-10页 |
1.2.3 挥发油类化学成分 | 第10页 |
1.2.4 其他化学成分 | 第10页 |
1.2.5 甜叶菊的功能及应用 | 第10-11页 |
1.3 咖啡酰奎尼酸概况 | 第11-20页 |
1.3.1 咖啡酰奎尼酸的结构 | 第12-15页 |
1.3.2 咖啡酰奎尼酸类物质分离纯化及测定 | 第15-17页 |
1.3.3 咖啡酰奎尼酸的生物活性及应用 | 第17-18页 |
1.3.4 咖啡酰奎尼酸的吸收与代谢 | 第18-20页 |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甜叶菊中咖啡酰奎尼酸的提取和鉴定 | 第22-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3页 |
2.1.2 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2.1.3 方法 | 第23-2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2.2.1 甜叶菊中咖啡酰奎尼酸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2.2.2 乙醇浓度对咖啡酰奎尼酸提取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3 料液比对咖啡酰奎尼酸提取量的影响 | 第26页 |
2.2.4 提取时间对咖啡酰奎尼酸提取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5 LC-MS鉴定甜叶菊中咖啡酰奎尼酸 | 第27-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甜叶菊中二咖啡酰奎尼酸的萃取分离 | 第31-3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32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32页 |
3.1.3 方法 | 第32-3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3.2.1 萃取剂的选择 | 第33-34页 |
3.2.2 萃取级数对咖啡酰奎尼酸萃取率的影响 | 第34页 |
3.2.3 萃取时间对二咖啡酰奎尼酸萃取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4 料液浓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5 适合萃取条件的验证 | 第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甜叶菊中二咖啡酰奎尼酸的纯化 | 第37-4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37-38页 |
4.1.2 仪器与设备 | 第38页 |
4.1.3 方法 | 第38-39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4.2.1 纯化材料的选择 | 第39-40页 |
4.2.2 CN206树脂纯化二咖啡酰奎尼酸 | 第40页 |
4.2.3 CN205树脂纯化二咖啡酰奎尼酸 | 第40-41页 |
4.2.4 聚酰胺对二咖啡酰奎尼酸的二次纯化 | 第41-42页 |
4.2.5 CN206树脂与CN205树脂纯化结果对比 | 第42页 |
4.2.6 二次纯化纯度检测 | 第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大孔树脂对单咖啡酰奎尼酸的吸附分离 | 第44-51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5.1.1 材料与试剂 | 第44-45页 |
5.1.2 仪器与设备 | 第45页 |
5.1.3 方法 | 第45-46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5.2.1 大孔树脂的筛选 | 第46-47页 |
5.2.2 NKA-Ⅱ树脂对单咖啡酰奎尼酸和甜菊糖苷的分离 | 第47-48页 |
5.2.3 CN310树脂对单咖啡酰奎尼酸和甜菊糖的分离 | 第48-49页 |
5.2.4 AB-8树脂对单咖啡酰奎尼酸和甜菊糖苷的分离 | 第49-50页 |
5.2.5 树脂再生 | 第5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甜叶菊及其他植物中黄酮等物质的分析 | 第51-56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6.1.1 材料与试剂 | 第51-52页 |
6.1.2 仪器与设备 | 第52页 |
6.1.3 方法 | 第52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6.2.1 甜叶菊中的黄酮类物质 | 第52-53页 |
6.2.2 甜叶菊中氟含量的测定 | 第53-54页 |
6.2.3 甜叶菊中部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测定 | 第54页 |
6.2.4 甜叶菊与其他植物中咖啡酰奎尼酸与芦丁量的比较 | 第54-5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8页 |
论文及专利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