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7页 |
1.1 贮氢材料简介 | 第8-11页 |
1.1.1 贮氢材料分类及主要应用 | 第8-9页 |
1.1.2 稀土系AB5型贮氢合金的晶体结构 | 第9-10页 |
1.1.3 稀土系AB5型贮氢合金的研究现状和缺陷 | 第10-11页 |
1.2 镍氢电池 | 第11-14页 |
1.2.1 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1页 |
1.2.2 贮氢电极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1.2.3 用作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的贮氢材料 | 第12页 |
1.2.4 氢电极贮氢材料表面处理技术 | 第12-14页 |
1.3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处理现状 | 第14-16页 |
1.3.1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 第14页 |
1.3.2 固体废物的危害 | 第14页 |
1.3.3 我国和重庆市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的现状 | 第14-15页 |
1.3.4 危险废物处理技术 | 第15页 |
1.3.5 危险废物处理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2 实验研究方法 | 第17-23页 |
2.1 稀土贮氢粉末表面处理 | 第17-19页 |
2.1.1 稀土贮氢合金的成分 | 第17页 |
2.1.2 热KOH溶液浸蚀 | 第17页 |
2.1.3 化学镀Ni-P | 第17-18页 |
2.1.4 化学镀Co-P | 第18页 |
2.1.5 合金表面化学镀Ni-Co-P | 第18-19页 |
2.2 贮氢电极性能测试 | 第19-21页 |
2.2.1 贮氢电极的制备 | 第19页 |
2.2.2 贮氢电极的性能测试 | 第19-21页 |
2.3 贮氢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1-22页 |
2.3.1 测试方法 | 第21页 |
2.3.2 循环伏安法的原理 | 第21-22页 |
2.4 贮氢电极物理测试方法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3-53页 |
3.1 化学镀Ni-P和化学镀Co-P对贮氢合金的影响 | 第23-37页 |
3.1.1 化学镀体系的选定和物理性质 | 第23-26页 |
3.1.2 化学镀Ni-P和Co-P对贮氢电极活化性能和放电容量的影响 | 第26-34页 |
3.1.3 化学镀Ni-P和Co-P的贮氢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4-37页 |
3.2 化学镀Ni-Co-P对贮氢合金的影响 | 第37-44页 |
3.2.1 化学镀Ni-Co-P体系的设定和贮氢粉末镀后的物理性质 | 第38页 |
3.2.2 化学镀Ni-Co-P对贮氢电极活化性能和放电容量的影响 | 第38-41页 |
3.2.3 化学镀Ni-Co-P贮氢电极的电化学研究 | 第41-44页 |
3.3 经化学镀后贮氢电极的循环寿命 | 第44-45页 |
3.4 贮氢电极的快速充放电性能 | 第45-46页 |
3.5 对各种贮氢电极易脱落程度的研究 | 第46-47页 |
3.6 重庆市危险废物管理和技术上的改进 | 第47-53页 |
3.6.1三 峡移民工程的库区清库 | 第48-49页 |
3.6.2 重庆市主城区危险废物的管理和处置 | 第49-53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53-56页 |
4.1 结论 | 第53-55页 |
4.1.1 关于贮氢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 | 第53-54页 |
4.1.2 关于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的研究 | 第54-55页 |
4.2 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