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通信、信号论文--铁路通信论文

OTN+PTN在铁路传输网中应用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引言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第10-12页
    1.3 铁路通信网现状第12-14页
        1.3.1 铁路光传送网现状第12-13页
        1.3.2 铁路接入网网络现状第13-14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2 OTN与PTN技术第15-29页
    2.1 OTN技术第15-22页
        2.1.1 OTN标准体系架构第15-16页
        2.1.2 OTN分层结构第16-18页
        2.1.3 OTN接口结构第18-20页
        2.1.4 OTN的复用和映射结构第20页
        2.1.5 OTN电层帧结构与开销第20-21页
        2.1.6 OTN技术优势第21-22页
    2.2 PTN技术第22-27页
        2.2.1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分组传送网技术第23页
        2.2.2 基于MPLS的分组传送网技术第23-26页
        2.2.3 PBT技术与MPLS-TP技术对比第26-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9页
3 铁路光传送网(OTN)组网关键技术研究第29-40页
    3.1 铁路OTN网络承载业务需求分析第29-30页
        3.1.1 传输网承载业务种类第29页
        3.1.2 传输网承载业务接口类型第29-30页
        3.1.3 各种业务颗粒承载策略第30页
    3.2 铁路OTN保护策略第30-33页
        3.2.1 设备级保护第30-31页
        3.2.2 网络级保护第31-33页
    3.3 铁路OTN网络节点冗余设置第33-36页
        3.3.1 节点分类第33-34页
        3.3.2 节点冗余设置方案第34-35页
        3.3.3 节点设置原则第35-36页
    3.4 铁路OTN设备配置原则第36-39页
        3.4.1 各厂商主流OTN主要产品参数第36-37页
        3.4.2 OTN平台主要参数选择第37-38页
        3.4.3 设备配置原则第38-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OTN+PTN联合组网研究第40-55页
    4.1 PTN引入的组网模式第40-43页
        4.1.1 混合组网模式(SDH/MSTP—SDH/MSTP+PTN—PTN)第40-41页
        4.1.2 独立组网模式(SDH/MSTP vs PTN)第41-42页
        4.1.3 联合组网模式(PTN+OTN)第42-43页
    4.2 OTN+PTN联合组网的优点第43-44页
    4.3 联合组网时钟同步第44-50页
        4.3.1 同步互通场景第44-45页
        4.3.2 频率同步第45-47页
        4.3.3 时间同步第47-50页
    4.4 联合组网模型第50-54页
        4.4.1 组网模型一第50-51页
        4.4.2 组网模型二第51-52页
        4.4.3 组网模型三第52-53页
        4.4.4 三种组网模型的对比第53-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T制造业激励机制研究
下一篇:交通公示语汉英翻译调研报告--以北京市及青岛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