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关联交易相关基础理论 | 第12-18页 |
一、关联交易的界定 | 第12-14页 |
(一) 关联交易的概念 | 第12页 |
(二) 关联方的界定 | 第12-13页 |
(三) 交易的范围 | 第13-14页 |
二、关联交易的分类 | 第14-15页 |
三、对关联交易的分析 | 第15-18页 |
(一) 关联交易的普遍性 | 第15-16页 |
(二) 关联交易的利弊分析 | 第16-18页 |
第二部分 对控制股东关联交易进行规制的重要性 | 第18-27页 |
一、控制股东的界定 | 第18-19页 |
二、关联交易重点规制对象——控制股东关联交易 | 第19-22页 |
(一) 董事自我交易和控制股东自我交易 | 第19-20页 |
(二) 重点规制控制股东关联交易的原因 | 第20-22页 |
三、我国关于控制股东关联交易的规制体系 | 第22-24页 |
(一) 《公司法》相关规定 | 第22-23页 |
(二) 其它规范性文件对控制股东关联交易的规定 | 第23-24页 |
四、对控制股东关联交易规制的原则 | 第24-27页 |
(一) 规制控制股东关联交易有损公平的一面 | 第24-25页 |
(二) 在各利益主体间寻求平衡 | 第25-27页 |
第三部分 控制股东关联交易的事前预防机制 | 第27-43页 |
一、控制股东诚信义务 | 第27-33页 |
(一) 控制股东诚信义务的基础理论 | 第27-29页 |
(二) 控制股东诚信义务对控制股东关联交易的规制 | 第29-31页 |
(三) 关于我国控制股东诚信义务的分析及建议 | 第31-33页 |
二、股东(大)会批准制度 | 第33-34页 |
(一) 股东(大)会批准制度对控制股东关联交易的规制 | 第33页 |
(二) 对我国股东(大)会批准制度的分析和建议 | 第33-34页 |
三、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 | 第34-37页 |
(一) 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的基础理论 | 第34页 |
(二) 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对控制股东关联交易的规制 | 第34-35页 |
(三) 我国目前的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及立法建议 | 第35-37页 |
四、股东知情权和质询权 | 第37-39页 |
(一) 知情权、质询权对控制股东关联交易规制的意义 | 第37-38页 |
(二) 对我国股东质询权的分析和建议 | 第38-39页 |
五、独立董事制度 | 第39-43页 |
(一) 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 | 第39页 |
(二) 独立董事制度对控制股东关联交易的规制 | 第39-40页 |
(三)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关联交易监督职权上的不足 | 第40-43页 |
第四部分 控制股东关联交易的事后救济机制 | 第43-49页 |
一、股东诉权 | 第43-44页 |
(一) 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撤销、无效之诉及股东派生诉讼 | 第43-44页 |
(二) 股东诉权对控制股东关联交易的规制 | 第44页 |
二、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 | 第44-45页 |
三、深石原则 | 第45-49页 |
(一) 深石原则的基础理论 | 第45-46页 |
(二) 引入深石原则的必要性——从规制控制股东关联交易角度分析 | 第46-47页 |
(三) 确立深石原则的立法建议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