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1 冰层厚度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积雪深度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冰层厚度和积雪深度传感器检测机理研究 | 第18-24页 |
2.1 基于空气、冰与水的温度特性差异的冰层厚度检测机理分析 | 第18-20页 |
2.1.1 空气、冰与水的温度特性 | 第18页 |
2.1.2 冰与水的温度特性差异实验 | 第18-20页 |
2.2 基于红外光穿过空气、雪不同介质所呈现出强度衰减差异的雪深检测机理分析 | 第20-22页 |
2.2.1 空气与雪的结构特性 | 第20页 |
2.2.2 红外光的特性 | 第20-21页 |
2.2.3 基于红外光穿过空气、雪所呈现出强度衰减差异的雪深检测方法可行性实验 | 第21-22页 |
2.3 冰层厚度和积雪深度传感器检测理论的提出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冰层厚度和积雪深度传感器及其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4-52页 |
3.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24-25页 |
3.2 冰层厚度传感器检测电路设计 | 第25-29页 |
3.2.1 温度传感器的选型 | 第25-26页 |
3.2.2 温度检测电路 | 第26-29页 |
3.3 积雪深度传感器检测电路设计 | 第29-33页 |
3.3.1 红外对管检测电路 | 第29-31页 |
3.3.2 译码开关电路 | 第31页 |
3.3.3 模拟开关电路 | 第31-33页 |
3.4 系统数据处理单元电路设计 | 第33-42页 |
3.4.1 系统主控 CPU 的选型 | 第33-35页 |
3.4.2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 第35-37页 |
3.4.3 模/数转换电路 | 第37-38页 |
3.4.4 系统时钟电路 | 第38-39页 |
3.4.5 数据存储电路 | 第39-40页 |
3.4.6 调试面板电路 | 第40-42页 |
3.5 数据远程传输电路设计 | 第42-44页 |
3.5.1 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 | 第42-43页 |
3.5.2 通信电路 | 第43-44页 |
3.6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 第44-47页 |
3.6.1 供电方式的选择 | 第44-45页 |
3.6.2 主电源电路 | 第45-46页 |
3.6.3 可控电源电路 | 第46-47页 |
3.7 冰层厚度和积雪深度传感器物理结构设计 | 第47-50页 |
3.7.1 冰层厚度传感器结构 | 第48-49页 |
3.7.2 积雪深度传感器结构 | 第49-5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冰层厚度和积雪深度传感器及其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2-64页 |
4.1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第52-53页 |
4.1.1 IAR 介绍 | 第52页 |
4.1.2 开发语言的选择 | 第52-53页 |
4.2 冰雪情自动监测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 第53-58页 |
4.2.1 系统主程序 | 第53页 |
4.2.2 数据采集程序 | 第53-54页 |
4.2.3 数据存储程序 | 第54-55页 |
4.2.4 远程通信程序 | 第55-56页 |
4.2.5 液晶和键盘程序 | 第56-58页 |
4.3 GPRS 数据传输模块的软件配置 | 第58-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黑龙江漠河河道冰雪情现场监测试验与数据分析 | 第64-76页 |
5.1 黑龙江漠河河道冰雪情现场监测试验 | 第64-65页 |
5.2 冰层厚度传感器现场采集冰情数据分析 | 第65-69页 |
5.2.1 冰层厚度传感器现场采集典型冰情数据分析 | 第66-67页 |
5.2.2 冰层厚度判别方法的研究 | 第67-68页 |
5.2.3 传感器实测冰厚与人工观测结果对比 | 第68-69页 |
5.3 积雪深度传感器现场采集雪情数据分析 | 第69-72页 |
5.3.1 积雪深度传感器现场采集典型雪情数据分析 | 第69-70页 |
5.3.2 积雪深度判别方法的研究 | 第70-71页 |
5.3.3 传感器实测雪深与人工观测结果对比 | 第71-72页 |
5.4 冰上积雪对冰层内部温度变化的影响 | 第72-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总结 | 第76页 |
6.2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