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1.1 植物对害虫取食的防御机制 | 第10-11页 |
| 1.2 植物miRNA概述 | 第11-15页 |
| 1.2.1 植物miRNA的基本特点与分类 | 第11页 |
| 1.2.2 植物miRNA的生物合成和作用方式 | 第11-12页 |
| 1.2.3 miRNA在植物中的功能 | 第12-13页 |
| 1.2.3.1 miRNA与植物生长发育 | 第12页 |
| 1.2.3.2 miRNA与植物非生物胁迫 | 第12页 |
| 1.2.3.3 植物miRNA与生物胁迫 | 第12-13页 |
| 1.2.4 植物miRNA的鉴定方法 | 第13-14页 |
| 1.2.5 植物miRNA靶基因的预测 | 第14页 |
| 1.2.6 miRNA靶基因的生物学验证 | 第14-15页 |
| 2 引言 | 第15-17页 |
| 2.1 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 | 第15-16页 |
| 2.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 3.1 试验材料与处理 | 第17页 |
| 3.1.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 3.1.2 试验处理 | 第17页 |
| 3.2 试验试剂 | 第17页 |
| 3.3 试验方法 | 第17-23页 |
| 3.3.1 总RNA的提取和检测 | 第17页 |
| 3.3.1.1 茶树叶片总RNA的提取 | 第17页 |
| 3.3.1.2 总RNA的质量检测 | 第17页 |
| 3.3.2 miRNA的鉴定 | 第17-18页 |
| 3.3.2.1 smRNA文库的构建及Solexa高通量测序 | 第17-18页 |
| 3.3.2.2 smRNA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8页 |
| 3.3.3 基因芯片表达谱分析 | 第18-19页 |
| 3.3.4 miRNA差异表达分析 | 第19页 |
| 3.3.4.1 通过高通量测序进行miRNA差异表达分析 | 第19页 |
| 3.3.4.2 通过微列阵芯片技术进行miRNA差异表达分析 | 第19页 |
| 3.3.5 降解组测序预测miRNA靶基因 | 第19页 |
| 3.3.6 RLM-5’RACE试验验证miRNA靶基因裂解位点 | 第19-23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3-39页 |
| 4.1 RNA的提取 | 第23页 |
| 4.2 高通量测序鉴定差异表达的miRNA | 第23-30页 |
| 4.2.1 序列质量分析 | 第23-25页 |
| 4.2.2 smRNA长度分布 | 第25-26页 |
| 4.2.3 三组样品中茶树miRNA的鉴定 | 第26-27页 |
| 4.2.4 基于高通量测序检测茶尺蠖取食及机械损伤后差异表达的miRNA | 第27-30页 |
| 4.3 基于微列阵芯片技术检测茶尺蠖取食及机械损伤后差异表达的miRNA | 第30-33页 |
| 4.4 结合高通量测序与微列阵芯片技术分析茶尺蠖取食响应及特异性响应的差异表达的miRNA | 第33-34页 |
| 4.5 基于降解组测序预测响应茶尺蠖取食后的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 | 第34-36页 |
| 4.6 miRNA靶基因裂解位点验证试验(RLM-5’RACE) | 第36-39页 |
| 4.6.1 RLM -5’RACE试验 | 第36-37页 |
| 4.6.2 靶基因裂解位点分析 | 第37-39页 |
| 5 讨论 | 第39-42页 |
| 5.1 高通量测序对不同样品间smRNA序列表达特征分析 | 第39页 |
| 5.2 高通量测序鉴定不同样品中的miRNA序列 | 第39页 |
| 5.3 鉴定茶尺响应蠖取食及茶尺蠖口腔分泌液特异性引起的差异表达的miRNA | 第39-40页 |
| 5.4 使用降解组预测响应茶尺蠖取食的差异表达的 mi RNA 的靶基因 | 第40-42页 |
| 6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